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龍尾泥灘一直是眾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場所,泳灘工程至今動工近一年,海洋生物仍不知大限將至。海參和海星在泥沙中躲藏,織紋螺佈滿整個泥灘。然而,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關祝文表示,今個夏天持續高溫,連續的大暴雨令泥灘被泥沙遮蓋,令今年的海洋生物數量較去年大跌。
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關祝文表示,今年初夏仍可以在泥灘見到海牛,惟現時已過繁殖期,海牛已經消失,而近兩個月吹西南風,持續高溫,暴雨令泥沙遮蓋泥灘,他相信有不少生物因此窒息死亡。
近危白頸鴉聚居
雖然如此,但在泥灘上仍可找到海螺、魚等海洋生物,更有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為「近危」的白頸鴉聚居,大白鷺、黑領椋鳥到泥灘上捕食,足見龍尾泥灘的生物甚為多樣化。
關祝文今年在龍尾首次發現正在產卵的節慶多彩海牛,更加見到數量極多的煙枝鰓海牛在泥灘繁殖。關祝文感嘆地表示,當時目擊這一幕,既高興,又悲傷,高興的是看到龍尾出現如此漂亮的海洋生物,悲傷的是相信其下一代難以快高長大,「就算好多海洋生物,之後都會一次過被大滅絕」。
■記者廖梓霖
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關祝文表示,今年初夏仍可以在泥灘見到海牛,惟現時已過繁殖期,海牛已經消失,而近兩個月吹西南風,持續高溫,暴雨令泥沙遮蓋泥灘,他相信有不少生物因此窒息死亡。
近危白頸鴉聚居
雖然如此,但在泥灘上仍可找到海螺、魚等海洋生物,更有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為「近危」的白頸鴉聚居,大白鷺、黑領椋鳥到泥灘上捕食,足見龍尾泥灘的生物甚為多樣化。
關祝文今年在龍尾首次發現正在產卵的節慶多彩海牛,更加見到數量極多的煙枝鰓海牛在泥灘繁殖。關祝文感嘆地表示,當時目擊這一幕,既高興,又悲傷,高興的是看到龍尾出現如此漂亮的海洋生物,悲傷的是相信其下一代難以快高長大,「就算好多海洋生物,之後都會一次過被大滅絕」。
■記者廖梓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