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蘋果日報】
我有一個理論,就是每一個人,都只會隨着自己曾經成功的方法,不斷重覆又重覆的走下去。
當然漫長人生路,會從錯誤中學習,然後改進,但方式及心法都是老一套,像炒股專家,如果因為炒細價股贏過大錢,便會繼續鑽研,可能會因一次失誤而輸身家,但如果他有翻身之日,十之八九都是靠股票。
我有一位老友,他做生意的方式極為進取,有前無後打死罷就,一門生意賺到錢,就繼續開另一門,當中浪費不少金錢,別人常勸他賺到錢不如買物業,他買回來注入生意額又加按120%給銀行,出去再博過,他幾次在破產邊緣,但亦因為他的進取,往往在最後一刻斷氣之前,其中一門新生意又令他翻到身。
懂得做生意的人,都說他的經營模式很不健康,但他就是這樣由小本經營,生存了十幾年,現在一年做幾億生意,我諗就算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或者馬雲走出來指點他,他也只會點頭稱是,然後繼續用自己的方法。不是因為他自大或不思長進,而是人總走不出自我慣性及安全地帶。為何白手興家的有錢人,往往生意失敗後亦能東山再起?正因為他有自己成功的模式,簡單來說,就像小孩子讀書或運動,哪一科最得心應手老師稱讚,通常就會更用心鑽研一樣。
小心說話免惹反感
近日GoGoVan與中資合併成為港產獨角獸,創辦人成為大紅人,近日的言論更惹來不少批評。我不認識他,但身邊很多朋友都認識他,在他們口中得悉其經歷,能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可能有感而發或公關技巧不足,說了「買樓我冇今日」與「中資不可恥」,得罪供樓的年輕人及黃絲,為此不少人響應delete GoGoVan Apps大行動。可能他只想老實回答問題,但作為一位市值十億港元的公司主席,不能太政治冷感。其話中意思正如一個節衣縮食買樓的人,跟喜歡世界遊歷而沒物業的朋友說:「如果去旅行,我冇今日。」就算事實,也一定引來這朋友的反感。
其實每個人的重覆成功模式都不盡相同,這亦可稱為際遇,跟性格及出身有極大關係,但作為一個成熟而顧及別人感受的人,你越成功,就越要小心說話,不應有意或無意入侵他人的「成功模式」,因為這很容易給人一朝得志語無倫次的感覺,何況對象是客戶?
公司形象亦是顧客幫襯的一個重要關鍵,可能他已經放眼神州,香港市場可有可無。但身為公司老闆,說話就不可太年輕了,少年。
http://www.fb.com/heaology.edu
本欄逢周四刊出
郭釗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