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立論:兩隻內房只宜旁觀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6日 06:35
2017年09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

本欄都算是今年港股其中一個大好友,投資者對內房股尤其是恒大(3333)及融創(1918)追捧的熱烈程度,更是遠超想像。


年初至今,恒大股價累升3.7倍,融創升2.9倍。多年來,絕大部份內房股均較資產淨值錄得折讓,惟兩股現估值分別為賬面值的2.4及3倍。更有趣是,據彭博資料顯示,前者總負債是股東資金的12倍,後者亦近5倍,未計表外債務。


對財務數據不太熟悉的讀者,可能對兩家房地產商的債務狀況,沒感覺。傳統內房龍頭,是中國海外(688)、華潤置地(1109)及萬科(2202),按相同基準,三家內房的總負債,分別是股東資金的0.8倍、0.8倍及1.1倍。出名經營保守的本港地產商,如新地(016)及恒地(012),總債務只及資產淨值的0.17及0.21倍。


借貸是把雙刃劍,市況好景時,高負債公司盈利水漲船高。年初至今,國內物業銷售一片好景,是上述兩家負債最高兼物業銷售最好的內房股股價急升的最正路解釋。


然而,一旦市況逆轉,投資者的沽盤比買起相關股份的時候來得更急。因這批投資者心知,不要說銷量下挫,單是銷售停滯不前,負債高達股本數倍的公司,單是利息開支,足以吃光整間公司的經營現金,甚至拖垮公司財政。


有貨記得安全落車

上周彭博透露,海航今年的預算利息開支,已超出集團的預算經營現金。海航目前有兩個方案,一是找到肯提供足夠信貸額度的債務融資,透過新借回來的債務還息,一是變賣家產還息。方案一的大前提是債主仍對海航的還債能力有足夠信心,方案二的大前提則是海航手頭的資產,有充裕的變現能力。


海航雖有好幾家子公司在中港上市,但集團大部份資產並未上市,一般投資者對其具體的資產負債狀況,未必了解。但有意投資於高負債公司的投資者,應該密切留意海航未來幾個月的動態,看看債權人及海航管理層如何處理再融資。


至於融創及恒大,假如投資者一直只是兩隻股的旁觀者,不明底蘊之下,最好繼續做旁觀者。假如閣下有幸於低位買入,閣下的本事(及膽量)比本欄作者大得多,我沒資格畀你任何意見,只能說句:祝君好運,記得安全落車!


(作者客戶持有華潤置地及新鴻基地產)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林少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