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槓桿及反向產品成交增未來資產稱收貨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4日 06:35
2017年09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恒指今年頭9個月累積升幅27%,強勢不乏正面因素支持,弱美元下包括本港在內的新興市場受益、美國息口料僅緩慢上升而非一次過抽高,以及內地企業盈利改善,都屬利好港股因素。惟短期同樣不乏隱憂,北韓局勢緊張,加上恒指本身二萬八技術阻力大,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香港)投資策略師陳慧雅認為,散戶倘短期看淡後市,可考慮利用反向產品為重磅股持倉作對沖。


今年3月中面世的恒指與國指槓桿及反向(L&I)產品屬新產品,但目前全港L&I產品成交已佔整體ETF市場約12%,「單日成交喺7、8億水平」,作為本港L&I產品五個發行商之一的未來資產,亦對市場反應收貨。陳慧雅指L&I產品槓桿水平溫和,而且這種產品容許投資者毋須如窩輪及牛熊證般精準預測後市亦可獲利,故觀察到散戶參與程度較L&I在港推出初期增加。


除港股外,A股近日勢頭同樣改善,滬綜指更重返去年初「熔斷」後高位。不過倘由年初起計,MSCI中國指數表現更佳,首三季累計升四成,遠遠拋離滬綜指期內約8%的升幅。陳慧雅解釋,MSCI中國指數權重成份板塊為內地科網股,反觀富時中國A50指數及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則較側重舊經濟股。鑑於內地放寬外資進入科網行業程度仍低,使內地科網股外來競爭少,加上科技本身尚有空間滲透並改變不同行業,她認為中國科技股估值仍有增長空間,想買新經濟股的散戶可揀追蹤MSCI中國指數的ETF。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