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近年不少案件引起公眾對法庭判決的質疑,包括上訴庭先後判16名社運人士入獄再掀爭議。大律師公會前主席譚允芝昨在有線新聞台節目中稱,回歸以來不覺得中央有向法庭施壓,但認為人大運用釋法權應克制。
重申人大釋法要克制
對於是次針對上訴庭判決的抨擊蔓延至海外,多個外國媒體均有相關報道,她說:「呢啲傳媒九成九九都唔會研究過上訴庭判詞,佢亦都冇去切實理解過香港司法體制係點。」
她認為有必要很大反應地反擊有關言論。回歸以來,人大多次釋法,以至去年人大就議員宣誓案,在法院未有裁決前就釋法,譚認為是次釋法有震撼性,「釋法其實唔可以話(向法庭)施壓,佢有咁嘅權解釋條文」。
但譚重申人大運用釋法權要克制,否則會影響香港法律的穩定性及可預測性。她解釋,港法律其中一個關鍵是法律的可預測性,如果忽然跳去另一處,如立法機構去解釋原意,是損害法律的穩定性。故此,若法庭最後發現法例未能覆蓋社會最新情況,應交由立法會經過辯論去修例。
■記者陳雪玲
重申人大釋法要克制
對於是次針對上訴庭判決的抨擊蔓延至海外,多個外國媒體均有相關報道,她說:「呢啲傳媒九成九九都唔會研究過上訴庭判詞,佢亦都冇去切實理解過香港司法體制係點。」
她認為有必要很大反應地反擊有關言論。回歸以來,人大多次釋法,以至去年人大就議員宣誓案,在法院未有裁決前就釋法,譚認為是次釋法有震撼性,「釋法其實唔可以話(向法庭)施壓,佢有咁嘅權解釋條文」。
但譚重申人大運用釋法權要克制,否則會影響香港法律的穩定性及可預測性。她解釋,港法律其中一個關鍵是法律的可預測性,如果忽然跳去另一處,如立法機構去解釋原意,是損害法律的穩定性。故此,若法庭最後發現法例未能覆蓋社會最新情況,應交由立法會經過辯論去修例。
■記者陳雪玲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