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二急跌、周三反彈後再反覆偏弱,歐美股市亦回軟,特別是以德法為首的歐洲股市更已失守100天線,技術走勢欠佳。全球股市均面對一個很實質的風險,就是債息會否持續上升。歐洲債息升勢非常凌厲,德國10年期債息在短短兩星期便從0.25厘水平急升至0.57厘,法國10年期債息也由0.6厘抽升至0.93厘,對於股市構成不小壓力。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首度表明會逐步退出寬鬆措施後,歐元匯價和歐債息率雙雙飈升,市場反應之大令當局亦感到壓力,已向傳媒指市場過分解讀、7月或因此考慮按兵不動,維持寬鬆規模。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政策方向已定,最多也只能調整收緊步伐,故歐元匯價和債息均拒絕回落,連帶美國10年期債息亦逼近2.4厘。
央行表態退市 主因經濟向好
歐美以至亞洲的經濟狀况,特點是以PMI為代表的經濟活動持續及顯著擴張,不少地區的PMI數值已升至以往周期的頂部水平。例如美國ISM製造業PMI,2011年最高水平是60,現在已達57.8,歐洲亦近6年高位,但通脹卻始終未出現。央行相繼表態收回寬鬆措施,主因是經濟好及為日後可能到來的衰退進行政策儲備。
債息受經濟強勁而非通脹上揚而走高,理論上對股市的影響相對有限,因為盈利增長可抵消升息的影響。但債市近期卻出現恐慌拋售,就像2013年伯南克拋出退市時間表、2015年上半年歐洲債災般,市場反應相當劇烈。
一些著名投資者亦發出警告,新債王Gundlach就指債券收益率的攀升才剛剛開始,維持美國10年期債息升至3厘的看法,世界最大對冲基金橋水的達利奧亦指出,央行刺激政策時代現已結束,新一個時代已來臨,更令市場恐慌加劇。
通脹弱 無條件快速加息
但經濟強、通脹弱的組合下,央行並無條件快速加息,否則實質利率大幅上升,會對經濟和資產價格構成雙殺,後果嚴重。事實上,上周五聯儲局貨幣政策報告亦特別提及,長短債息差目前處於歷史低位,但將隨着銀根的收緊而回升至正常水平。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化,長債息上揚將影響到其他資產價格,應引起投資者注意,可見當局對於加息縮表,引發股市急挫打擊經濟的可能非常關注。
高增長低通脹 或孕育泡沫
各大央行政策已轉向,急升過後的債息未必會回落,但當前債息的絕對水平也不算高,只要市况穩定下來,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可支持股市重拾動力,而2013年和2015年股債雙殺後,全球股市之後亦確實出現強勁表現。筆者甚至認為,當前這個Goldilocks Economy(金髮女孩經濟),即高增長和低通脹同時並存,利率持續低企的話,更有可能孕育出資產泡沫,屆時或連美股亦會出現如2015年港股大時代的盛况,由超級升市將VIX指數大幅拉高。
[張兆聰 還看今朝]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首度表明會逐步退出寬鬆措施後,歐元匯價和歐債息率雙雙飈升,市場反應之大令當局亦感到壓力,已向傳媒指市場過分解讀、7月或因此考慮按兵不動,維持寬鬆規模。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政策方向已定,最多也只能調整收緊步伐,故歐元匯價和債息均拒絕回落,連帶美國10年期債息亦逼近2.4厘。
央行表態退市 主因經濟向好
歐美以至亞洲的經濟狀况,特點是以PMI為代表的經濟活動持續及顯著擴張,不少地區的PMI數值已升至以往周期的頂部水平。例如美國ISM製造業PMI,2011年最高水平是60,現在已達57.8,歐洲亦近6年高位,但通脹卻始終未出現。央行相繼表態收回寬鬆措施,主因是經濟好及為日後可能到來的衰退進行政策儲備。
債息受經濟強勁而非通脹上揚而走高,理論上對股市的影響相對有限,因為盈利增長可抵消升息的影響。但債市近期卻出現恐慌拋售,就像2013年伯南克拋出退市時間表、2015年上半年歐洲債災般,市場反應相當劇烈。
一些著名投資者亦發出警告,新債王Gundlach就指債券收益率的攀升才剛剛開始,維持美國10年期債息升至3厘的看法,世界最大對冲基金橋水的達利奧亦指出,央行刺激政策時代現已結束,新一個時代已來臨,更令市場恐慌加劇。
通脹弱 無條件快速加息
但經濟強、通脹弱的組合下,央行並無條件快速加息,否則實質利率大幅上升,會對經濟和資產價格構成雙殺,後果嚴重。事實上,上周五聯儲局貨幣政策報告亦特別提及,長短債息差目前處於歷史低位,但將隨着銀根的收緊而回升至正常水平。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化,長債息上揚將影響到其他資產價格,應引起投資者注意,可見當局對於加息縮表,引發股市急挫打擊經濟的可能非常關注。
高增長低通脹 或孕育泡沫
各大央行政策已轉向,急升過後的債息未必會回落,但當前債息的絕對水平也不算高,只要市况穩定下來,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可支持股市重拾動力,而2013年和2015年股債雙殺後,全球股市之後亦確實出現強勁表現。筆者甚至認為,當前這個Goldilocks Economy(金髮女孩經濟),即高增長和低通脹同時並存,利率持續低企的話,更有可能孕育出資產泡沫,屆時或連美股亦會出現如2015年港股大時代的盛况,由超級升市將VIX指數大幅拉高。
[張兆聰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