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官媒繼續關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手法及風險。《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刊載署名文章,指企業在海外投資併購不時遇進展緩慢、投資虧損及負債率上升等問題,認為企業出海應避免貪多求快、急躁冒進,要謀定而後動。
常遇進展緩慢投資虧損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開首即引述中國審計署近日公布的20家中央企業2015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當中揭露了部分企業在海外投資併購進展緩慢、投資虧損。同時,一些民營企業因在海外併購造成負債率上升,亦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文章續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於2016年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然而,從審計署公布資料中不難看出,企業快速出海過程中積累的風險亦不容忽視。例如,2007年至2011年,中化集團投資的4個境外項目,累計損失36.21億元人民幣;上海寶鋼資源出資4.06億美元參與建設的某境外鐵礦項目,由於未按計劃投產,影響了企業效益。
具體而言,出海過快過急引發風險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估值不當帶來高溢價風險,二是前期考察不足帶來政府審查風險,三是「水土不服」造成企業融合風險,因此企業出海應謀定而後動。
籲謀定後動 免水土不服
事實上,人民銀行長周小川今年3月已明言,「部分對外投資與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譬如投資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在海外「瘋狂購物」而廣為人知的安邦集團,其董事長吳小暉上月中傳出被帶走,其後安邦確認吳小暉無法履行職務。
常遇進展緩慢投資虧損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開首即引述中國審計署近日公布的20家中央企業2015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當中揭露了部分企業在海外投資併購進展緩慢、投資虧損。同時,一些民營企業因在海外併購造成負債率上升,亦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文章續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於2016年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然而,從審計署公布資料中不難看出,企業快速出海過程中積累的風險亦不容忽視。例如,2007年至2011年,中化集團投資的4個境外項目,累計損失36.21億元人民幣;上海寶鋼資源出資4.06億美元參與建設的某境外鐵礦項目,由於未按計劃投產,影響了企業效益。
具體而言,出海過快過急引發風險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估值不當帶來高溢價風險,二是前期考察不足帶來政府審查風險,三是「水土不服」造成企業融合風險,因此企業出海應謀定而後動。
籲謀定後動 免水土不服
事實上,人民銀行長周小川今年3月已明言,「部分對外投資與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譬如投資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在海外「瘋狂購物」而廣為人知的安邦集團,其董事長吳小暉上月中傳出被帶走,其後安邦確認吳小暉無法履行職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