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駐京周記:航天失利 專家被挖角肇禍?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08日 06:35
2017年07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7月2日,中國長征五號火箭發射宣告失敗,這是繼6月19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失利後,半月內的第二次火箭發射失利。而由於此前長五已被官方明確要承擔8項包括探月、載人及火星探測器等關鍵發射任務,這或者意味着日程滿滿的中國太空計劃受到影響。


半月內兩次發射失敗

作為中國最大推力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五」被賦予了中國「追趕美俄」的里程碑式意義,承擔了太多期待。關於其失敗,官方仍未公布調查結果。外界普遍認為其技術還沒完全成熟,不過坊間另外一些說法也應重視。


7月3日,一篇署名為伍輝,名為〈中國航天 請你淡出大家的視線〉的文章在內地傳播,伍輝是央視軍事頻道報道太空探索近20年的記者,文中認為長五發射失敗是必然的,去年底首次發射時「火箭差點兒不能正常入軌,是靠地面測控人員的努力,才保證了任務的完成」。


記者撰文:好大喜功重名利之風正烈

伍輝直斥現時航天系統愈演愈烈的好大喜功、注重名利之風,而對於問題沒有足夠反思。文中還透露「一批專家因為載人航天工程而被大家認識,然後很快地被地方通訊公司高薪挖角。」


中國的航天技術並非沒有經歷過低谷。在記者本人的記憶中,90年代央視直播一次火箭發射時,因點火故障,有專家在指揮室中焦急高喊「關機」,因為不終止發射不僅意味着失敗,更有可能造成星箭俱損甚至波及發射場。但自90年代中期後始,中國的太空發射鮮有失敗,這歸功此後建立的完善規章制度。


去年記者參加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的記者會,官方提供的新聞稿曾將「準確降落在預定區域」改為「順利降落至着陸場」,或許還保留着科學家一絲該有的嚴謹吧。


明報記者 鄭海龍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