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蘭布斯多夫認為這段雙邊關係的最大成就是建立良好的經濟關係。然而中德之間也不算一帆風順,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上月接受《金融時報》中文網訪問便投訴,中國的外商投資環境愈來愈差。對此,蘭布斯多夫稱,中國不像德國般有非常開放的市場,不過這也正好是香港的機會所在。他說﹕「這就是為何我們建議德國企業首先來到香港,享受香港仍有的現存優勢——當然也要同意承受香港的貴租」。
蘭布斯多夫稱,儘管愈來愈多德國企業選擇直接登陸內地,可是香港仍有特殊價值,尤其是中小企業仍依賴香港的門戶角色入華。
仍會商討人權宗教自由議題
中德關係的另一憂慮,是大量德國高科技企業成為中資收購對象,引發憂慮。法國新總統馬克龍上月更提出要限制外資染指戰略行業,矛頭直指中國,柏林據報也附和。去年德國在華府介入下就撤回批准中國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巨頭愛思強(Aixtron)的計劃。蘭布斯多夫說,德國在戰略行業有底線,但很難有明確標準,只能逐個案例去決定。蘭布斯多夫補充,中德還會商討更多不同議題,包括人權和宗教自由等,「我們一直都提出這些議題,但這是非常不同的議題,中德關係已茁壯不少,相信還會繼續」。
蘭布斯多夫稱,儘管愈來愈多德國企業選擇直接登陸內地,可是香港仍有特殊價值,尤其是中小企業仍依賴香港的門戶角色入華。
仍會商討人權宗教自由議題
中德關係的另一憂慮,是大量德國高科技企業成為中資收購對象,引發憂慮。法國新總統馬克龍上月更提出要限制外資染指戰略行業,矛頭直指中國,柏林據報也附和。去年德國在華府介入下就撤回批准中國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巨頭愛思強(Aixtron)的計劃。蘭布斯多夫說,德國在戰略行業有底線,但很難有明確標準,只能逐個案例去決定。蘭布斯多夫補充,中德還會商討更多不同議題,包括人權和宗教自由等,「我們一直都提出這些議題,但這是非常不同的議題,中德關係已茁壯不少,相信還會繼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