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以禮相待好開始 合理期望助溝通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06日 06:35
2017年07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首場立法會答問大會,議事堂上沒有人擲物,亦沒有人口出惡言或人身攻擊,林太與泛民能夠以禮相待,是值得慶幸的好開始。過去數年立法會與特首經常劍拔弩張,對人不對事,能夠減少敵意,已是邁出了重要一步。互釋善意之後,下一步就是定出合理期望。鑑於立法機關角色之一是監督政府,加上泛民與政府在不少議題都有重大分歧,指望雙方一團和氣,未免不切實際,然而雙方各自堅持原則之餘,亦應嘗試以行動回應對方的合理期望,重建對事不對人的政治生態,為加強溝通拉近距離奠下基礎。


林太出席答問大會

互釋善意重要一步

林太以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為己任,觀乎她上任後首場立法會答問會的氣氛,跟前特首梁振英出席立法會的濃烈火藥味,確有天淵之別。無論是林太還是泛民都擺出善意姿態,泛民議員不僅未有擲物「恭迎」,當林太進場和離場時,部分泛民議員更起立以禮相待;林太選擇在主席台旁邊的位置答問,未像梁振英般站在主席台前方接受質詢,亦可避免予人喧賓奪主之感。


林太甫發言,就說「我喜歡去立法會」,希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她談到過去幾年行政立法關係欠佳,內耗嚴重,拖慢政策落實,令人既傷心又擔心,惟並未將矛頭指向泛民,反而強調絕大部分議員和官員都願意為目前困境找出路,又認同立法機關監察有助行政機關良好管治。凡此種種,明顯是向立法會議員示好。林太除了提出希望與議員建立恒常溝通機制,又重申改組中央政策組、取消其人事任命職能,以及盡快將《防止賄賂條例》適用範圍擴大至包括行政長官,都是回應了泛民訴求。至於泛民議員的發言,也不是一味炮轟,而是多談實事。雙方都展示了溝通對話的誠意,算是有一個不俗的開始。


對於林太出席答問大會的表現,泛民議員說法不一,有人表示會對林太抱着「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亦有人認為她仍然迴避尖銳政治問題,未有正面回應警權、政改和中聯辦角色等爭議,懷疑新政府是否有決心和能力解決相關問題。平情而論,泛民和政府對於很多問題的觀點南轅北轍,看待事情的標準和角度也不一:一方認定警方濫權必須道歉整頓,另一方則認為未見濫權情况,市民如感不公亦有投訴機制申冤;一方認定橫洲發展計劃存在「官商鄉黑勾結」,另一方則否認勾結黑幫分子,強調政府會公平公正處理橫洲問題。對於這樣的回覆,提問議員有「對牛彈琴」之感,可以理解,然而跳高一個層次看,這不過是說明了當下雙方觀點角度仍存在鴻溝,有待更多溝通縮窄分歧,並不一定代表執政者存心迴避問題。


林太需要廣納意見

泛民應對事不對人

泛民與政府,一個是反對派,一個是執政者,難免各有定見和堅持,很難指望特首突然儼如反對派領袖,也很難指望泛民議員突然事事從政府角度出發。雙方都應該心裏有數,要對方完全放棄既有立場思路,跟着自己的一套走,是不切實際的期望。面對重大分歧,現階段雙方充其量能做的,是心平氣和各自表述立場,求大同存大異。答問大會上,有泛民議員就高鐵一地兩檢以及重啟政改發問,林太表示近年太多抗爭,大家都有點疲累,希望處理一地兩檢問題不會變成另一場戰爭,當局最迫切要做的,是改善與民間的對立關係,目前情况仍不利推動政改。林太的答案未必人人滿意,但是總算實事求是。修補對立撕裂,互釋善意是第一步,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定下合理期望,希望對方以實際行動回應,勿因一些老大難問題,令雙方對話之門再度緊緊關上。


林太提出「與民共議」管治新風,泛民希望特首今年10月發表施政報告,能廣納不同意見,不會「大石砸死蟹」,是合理的期望。政府亦應盡快推動《防止賄賂條例》修訂工作,並以行動證明所有問責官員會親力親為做游說工作,毋須中聯辦「幫忙」箍票,讓泛民相信林太言出必行。與此同時,政府希望立法會減少拉布,讓經濟民生措施能夠順利推行,也是合理期望,泛民議員亦應多加考慮。行政和立法機關之間必然存在制衡關係,不會因為林太大吹和風而變得十分融合,然而能夠有一個好開始,對於未來林太施政乃至充當中央與泛民對話的橋樑,相信都有重大好處。泛民和林太若能令到行政立法關係重回「對事不對人」的正常狀態,做到有商有量,已是功德無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