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遠海運全球兼併碼頭 5年目標純利倍增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03日 18:35
2017年07月03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航運巨頭中遠與中海系去年初通過國企重組方案,正式合併為中遠海運集團,旗下多間上市子公司亦涉及重組,其中轉型為純碼頭運營商的中遠海運(1199),更是頻於海外大舉收購。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黃天祐表示,未來5年中遠海運的目標是實現公司碼頭佈局的「全球化」,冀海外收購能令公司純利於5年內實現倍增。
明報記者 尉奕陽
中遠海運前身為中遠太平洋,主營集裝箱租賃及碼頭管理等業務,重組後將租賃業務售予中海集運(2866),自己搖身一變成為純碼頭運營商,並制訂了轉型後的「5年規劃」。黃天祐表示,「5年規劃」之首便是實現公司網絡佈局全球化。
訂5年計劃 權益吞吐量最少增一半
根據規劃,中遠海運擬在2016年起的5年內,將公司資產總值增加50%,權益吞吐量提升60%,並實現純利翻一番。黃天祐稱未來5年盈利增長的主要來源便是全球收購。僅在去年,公司就進行了荷蘭鹿特丹Euromax集裝箱碼頭股權轉讓、與阿聯酋阿布扎比港務局共同投資哈里發港二期碼頭,並收購了意大利瓦多碼頭40%股權(表1)。今年6月,中遠海運又宣布,斥資2.03億歐元(約17.8億港元)收購西班牙Noatum港口控股公司(NPH)51%股權,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地中海與歐洲地區的網絡佈局。
母公司組聯盟 全球航運三足鼎立
全球航運業格局近年發生巨變,港口跟隨班輪公司的變化亦在調整自己的經營路線。原有四大航運聯盟洗牌重組,最終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0316)、法國達飛及台灣長榮海運組成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與傳統兩強馬士基及地中海航運組織的2M聯盟,及另一個新成立的The Alliance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中遠海運於歐洲乃至整個海外市場的擴張,被外界解讀為意圖快速搶佔市場並欲與馬士基分庭抗禮。黃天祐表示,市場肯定存在競爭,許多船公司自身亦經營碼頭,目的是為貨源掛靠港口提供安全的運輸保障,而公司此番「5年規劃」的目的之一,亦是要發揮與母企中遠海運集團集裝箱船隊,以及海洋聯盟的協同效應。
優先考慮資源豐厚發展中國家
黃天祐續稱,通過實施全球化戰略,中遠海運對航運聯盟的服務能力日益增強,為大型船舶提供具有足夠掛靠能力的樞紐港,而公司在進行碼頭併購時,亦會受惠於母企及海洋聯盟的雄厚背景,擁有更多話語權並有策略地拓展碼頭佈局。他表示公司現時手中擁有多個項目,重點是如何選擇排定優先收購次序,並指公司加權資本成本約為5%,即目標收購碼頭的內部回報率要求不低於8%,令公司至少仍能有3厘的淨回報。
對於收購目標範圍,黃天祐不便透露,但稱全球化佈局範圍包括中美洲、東南亞及非洲等,並優先考慮集團網絡未觸及的地方。他稱上述地區多是處於初期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但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當地政府冀靠出口賺取外匯收入,令建設碼頭等配套設施成為一大機遇。
截至2016年末,中遠海運於中國內地的吞吐量佔81.3%,其餘海外地區吞吐量不足兩成。黃天祐表示希望未來能達成「七三開」,但強調除海外業務外,亦會繼續拓展內地業務。對於今年公司業績表現,他表示基於首季相對良好的表現,公司將去年末制訂的今年2%至3%的吞吐量增長預測,提升至中國內地碼頭平均約為10%,海外碼頭吞吐量按年增幅或更高。
[上市公司專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