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剛結束訪港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又將啟程,赴俄羅斯、德國國事訪問,並出席於漢堡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這將是十九大前習近平最後一次重要的外訪,雖然中俄、中德關係今年都面臨新局,但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峰會上的會面才是此行的重頭戲。就在峰會前夕,美國宣布對台新一波售武和制裁與朝鮮有關的中資銀行,這些會對習特第二度會面帶來何種影響,值得關注。
對俄德關係臨新局
兩國峰會各有難題
今次是習近平上任4年多來第六次訪俄,也是他與俄國總統普京年內第三度會面。但今年以來,中俄關係面臨一些微妙轉變。自從4月習近平與特朗普會面後,中美破天荒達成了能源合作的意向,中國將會輸入美國液化石油氣(LNG),令中國對俄國遠東油氣管道的需求大幅下降,如何處理能源合作問題,將是困擾習近平和普京的難題之一。此外,由於莫斯科將中國的冤家對頭印度引入上海合作組織,被視為俄羅斯對冲中方影響力的舉措,在最近中印邊界摩擦事件發生後,中俄關係也備受考驗。此外,最近俄羅斯對解決朝鮮核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路線圖,主張以對朝鮮的安全保障換取平壤去核化,雖然思路與中方的「雙停止」倡議大同小異,但卻有與北京爭奪對半島事務主導話語權的意味。
這也是習近平上任以來第二度官式訪問德國,上月24日,中國兩隻大熊貓抵達柏林,在德國掀起一陣熱潮,習近平此次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同主持當地熊貓館開館儀式,令其德國之行有較好氣氛。
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雙方在經貿方面的關係一向強勁。上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德時,默克爾曾表態,歐盟應當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即在中國加入世貿15年後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條約義務。但後來李克強到訪歐盟總部時,卻未能就此議題達成協議。習近平今次訪德,在說服歐盟領導層改變態度方面也不樂觀。
習近平今次訪德的主要目的是出席在漢堡舉行的G20峰會。去年的G20杭州峰會,曾令默克爾印象深刻,今年漢堡峰會的主題「塑造聯動世界」(Shaping an Interconnected World)中的「聯動」一詞,就與杭州峰會相呼應,也暗合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在今年的漢堡峰會上,主張「美國優先」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恐怕會成為眾矢之的。與此相對照,中國聲稱堅持履行巴黎協定義務,預料習近平將在峰會上重申他年初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的論述,扮演新型全球化的新旗手。
漢堡峰會習特再會
雖罩陰影各有所需
在漢堡,習近平與特朗普的第二度峰會更引人注目。自從兩人4月於佛羅里達州海湖山莊首度會晤後,中美關係亦喜亦憂,百日貿易談判有重大進展,首輪外交與安全對話亦取得一定成果;但由於美方認為中國在向朝鮮施壓棄核上進展不大,近期對華外交有趨強硬之勢,先是美軍戰艦重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又將中國列為販賣人口嚴重國家並揚言制裁;國會又通過決議允許海軍戰艦停泊台灣港口,挑戰一中政策底線。連串事件,都給中美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就在上周末,美國宣布因為涉及對朝鮮匯款,將制裁中國丹東銀行,這是美國首度因朝鮮問題向內地銀行開刀。與此同時,美國更宣布將售予台灣價值約14.2億美元武器。一般分析認為,美國的連串舉動,顯示華府對中國已經失去戰略耐心,標誌着自習特兩人海湖山莊會談後開啟的中美蜜月期已經結束。
儘管特朗普對台售武並非出人意表之舉,而且金額和出售的軍備先進程度在歷屆總統對台軍售中都不算突出,但中方的反應仍然強烈,駐美大使崔天凱罕見地直指美方「屢教不改」,揚言不排除會有後續反應。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更指,任何挾洋自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行徑,都必將自食惡果,似是嚴厲警告台灣的蔡英文政府。
連串事件的確證明中美關係緩和的脆弱,但習特兩人出於各自需要,都會珍惜今次的會面機會,再度確認合作共識。因為習近平要確保十九大前良好的外部環境,仍需美方的合作;而特朗普在成功為美國牛肉和液化石油氣打開中國市場之後,還要進一步爭取經濟實利,兌現其競選時改善經濟的承諾。至於下半年特朗普預定的首次官式訪華,雙方更要確保能夠取得成功。因此,不排除雙方會在市場開放、貿易平衡,甚至劉曉波出國治療等議題上有利益交換。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對俄德關係臨新局
兩國峰會各有難題
今次是習近平上任4年多來第六次訪俄,也是他與俄國總統普京年內第三度會面。但今年以來,中俄關係面臨一些微妙轉變。自從4月習近平與特朗普會面後,中美破天荒達成了能源合作的意向,中國將會輸入美國液化石油氣(LNG),令中國對俄國遠東油氣管道的需求大幅下降,如何處理能源合作問題,將是困擾習近平和普京的難題之一。此外,由於莫斯科將中國的冤家對頭印度引入上海合作組織,被視為俄羅斯對冲中方影響力的舉措,在最近中印邊界摩擦事件發生後,中俄關係也備受考驗。此外,最近俄羅斯對解決朝鮮核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路線圖,主張以對朝鮮的安全保障換取平壤去核化,雖然思路與中方的「雙停止」倡議大同小異,但卻有與北京爭奪對半島事務主導話語權的意味。
這也是習近平上任以來第二度官式訪問德國,上月24日,中國兩隻大熊貓抵達柏林,在德國掀起一陣熱潮,習近平此次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同主持當地熊貓館開館儀式,令其德國之行有較好氣氛。
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雙方在經貿方面的關係一向強勁。上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德時,默克爾曾表態,歐盟應當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即在中國加入世貿15年後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條約義務。但後來李克強到訪歐盟總部時,卻未能就此議題達成協議。習近平今次訪德,在說服歐盟領導層改變態度方面也不樂觀。
習近平今次訪德的主要目的是出席在漢堡舉行的G20峰會。去年的G20杭州峰會,曾令默克爾印象深刻,今年漢堡峰會的主題「塑造聯動世界」(Shaping an Interconnected World)中的「聯動」一詞,就與杭州峰會相呼應,也暗合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在今年的漢堡峰會上,主張「美國優先」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恐怕會成為眾矢之的。與此相對照,中國聲稱堅持履行巴黎協定義務,預料習近平將在峰會上重申他年初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的論述,扮演新型全球化的新旗手。
漢堡峰會習特再會
雖罩陰影各有所需
在漢堡,習近平與特朗普的第二度峰會更引人注目。自從兩人4月於佛羅里達州海湖山莊首度會晤後,中美關係亦喜亦憂,百日貿易談判有重大進展,首輪外交與安全對話亦取得一定成果;但由於美方認為中國在向朝鮮施壓棄核上進展不大,近期對華外交有趨強硬之勢,先是美軍戰艦重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又將中國列為販賣人口嚴重國家並揚言制裁;國會又通過決議允許海軍戰艦停泊台灣港口,挑戰一中政策底線。連串事件,都給中美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就在上周末,美國宣布因為涉及對朝鮮匯款,將制裁中國丹東銀行,這是美國首度因朝鮮問題向內地銀行開刀。與此同時,美國更宣布將售予台灣價值約14.2億美元武器。一般分析認為,美國的連串舉動,顯示華府對中國已經失去戰略耐心,標誌着自習特兩人海湖山莊會談後開啟的中美蜜月期已經結束。
儘管特朗普對台售武並非出人意表之舉,而且金額和出售的軍備先進程度在歷屆總統對台軍售中都不算突出,但中方的反應仍然強烈,駐美大使崔天凱罕見地直指美方「屢教不改」,揚言不排除會有後續反應。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更指,任何挾洋自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行徑,都必將自食惡果,似是嚴厲警告台灣的蔡英文政府。
連串事件的確證明中美關係緩和的脆弱,但習特兩人出於各自需要,都會珍惜今次的會面機會,再度確認合作共識。因為習近平要確保十九大前良好的外部環境,仍需美方的合作;而特朗普在成功為美國牛肉和液化石油氣打開中國市場之後,還要進一步爭取經濟實利,兌現其競選時改善經濟的承諾。至於下半年特朗普預定的首次官式訪華,雙方更要確保能夠取得成功。因此,不排除雙方會在市場開放、貿易平衡,甚至劉曉波出國治療等議題上有利益交換。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