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馬頭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蒙古族其中一個代表性的文化象徵。為推廣馬頭琴藝術,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以當地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的名字,命名了世上唯一一所專門教授馬頭琴的音樂學院。而在日本留學工作23年的齊寶力高的兒子齊布日古德,亦響應當地政府的召喚,返回內蒙古,成為該學院一名馬頭琴教師,傳承教授馬頭琴音樂。
明報記者 李泉內蒙古報道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表演中,內蒙古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率領弟子齊奏馬頭琴,使馬頭琴站到全世界矚目的舞台上。而早在2005年,齊寶力高創立的野馬樂團參加了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音樂會馬頭琴專場演出,後又在2013年12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了專場馬頭琴音樂會。2011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以齊寶力高名字命名的國際馬頭琴學院在錫林郭勒盟成立。
大師齊寶力高命名學院
日前在該學院的金色音樂大廳,馬頭琴學院教研室主任齊布日古德和學院的多位馬頭琴老師,一起為到訪錫林郭勒的港澳各界參訪團演奏了多首經典的馬頭琴樂曲,悠揚激昂的琴音引來陣陣掌聲。在演奏結束後,齊布日古德表示,「我們的院長齊寶力高是馬頭琴大師,也是我的父親,目前我們演奏的90%的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齊寶力高對馬頭琴藝術作出重大的貢獻,自治區為了鼓勵和表彰他,所以用他的名字成立了公立馬頭琴學院。
90%作品出自父手
齊布日古德在內蒙古出生、上學讀書,23歲大學畢業後,前往日本留學工作了23年,曾在日本的大學任職音樂教授,近年始回到草原協助父親辦學校,他表示, 學院剛成立6年,正需要人才 ,「我也算是人才吧,我在文藝界長大的孩子,因此把我叫回來,做傳承的工作。」
盼把外國所學授家鄉孩子
對於回國教授馬頭琴,齊布日古德表示,「對我來說最美的是藍天,我愛我的家鄉,回國教琴,就有機會把我學到的知識奉獻給家鄉」。在日本多年,他也創作了不少樂曲,包括紀錄片《茶馬古道》的主題曲。他認為,「一個繞地球轉的傻瓜要比坐在家裏的秀才要強」,希望把所學帶給那些沒有走出過國門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世界音樂和我們的音樂的差別在哪裏,我們好的地方在哪裏,為何需要傳承我們的音樂文化。」
漢蒙雙語教學修畢須9年
錫林郭勒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學院是公立全日制專業學院,學生從中一開始學起,讀到畢業,要9年的時間。齊布日古德說,學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最小的12歲,最大的63歲。目前學院有200多名學生,以學馬頭琴為主,「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畢業後可以做老師、藝員表演,從事音樂工作。」他指學院還有鋼琴、作曲等副科,採用漢蒙雙語教學。
明報記者 李泉內蒙古報道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表演中,內蒙古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率領弟子齊奏馬頭琴,使馬頭琴站到全世界矚目的舞台上。而早在2005年,齊寶力高創立的野馬樂團參加了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音樂會馬頭琴專場演出,後又在2013年12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了專場馬頭琴音樂會。2011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以齊寶力高名字命名的國際馬頭琴學院在錫林郭勒盟成立。
大師齊寶力高命名學院
日前在該學院的金色音樂大廳,馬頭琴學院教研室主任齊布日古德和學院的多位馬頭琴老師,一起為到訪錫林郭勒的港澳各界參訪團演奏了多首經典的馬頭琴樂曲,悠揚激昂的琴音引來陣陣掌聲。在演奏結束後,齊布日古德表示,「我們的院長齊寶力高是馬頭琴大師,也是我的父親,目前我們演奏的90%的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齊寶力高對馬頭琴藝術作出重大的貢獻,自治區為了鼓勵和表彰他,所以用他的名字成立了公立馬頭琴學院。
90%作品出自父手
齊布日古德在內蒙古出生、上學讀書,23歲大學畢業後,前往日本留學工作了23年,曾在日本的大學任職音樂教授,近年始回到草原協助父親辦學校,他表示, 學院剛成立6年,正需要人才 ,「我也算是人才吧,我在文藝界長大的孩子,因此把我叫回來,做傳承的工作。」
盼把外國所學授家鄉孩子
對於回國教授馬頭琴,齊布日古德表示,「對我來說最美的是藍天,我愛我的家鄉,回國教琴,就有機會把我學到的知識奉獻給家鄉」。在日本多年,他也創作了不少樂曲,包括紀錄片《茶馬古道》的主題曲。他認為,「一個繞地球轉的傻瓜要比坐在家裏的秀才要強」,希望把所學帶給那些沒有走出過國門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世界音樂和我們的音樂的差別在哪裏,我們好的地方在哪裏,為何需要傳承我們的音樂文化。」
漢蒙雙語教學修畢須9年
錫林郭勒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學院是公立全日制專業學院,學生從中一開始學起,讀到畢業,要9年的時間。齊布日古德說,學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最小的12歲,最大的63歲。目前學院有200多名學生,以學馬頭琴為主,「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畢業後可以做老師、藝員表演,從事音樂工作。」他指學院還有鋼琴、作曲等副科,採用漢蒙雙語教學。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