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型研究:農藥傷害蜜蜂 不論蓄養野生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01日 06:35
2017年07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發表文章,指歷來同類最大規模跨國野外調查顯示,類尼古丁(neonicotinoid)農藥是近年全球多地蜂群迹杳的禍魁——無論野生或蓄養蜂種都因沾染那些化學物質中了毒,以致難以產生蜂后或捱不過冬季。


接觸灑藥油菜籽 少蜂后難過冬

英國牛津郡生態及水文學中心的派韋爾(Richard Pywell)教授稱這是首次揭示,種子噴灑了類尼古丁農藥對蓄養蜜蜂的不良影響,不亞於野生蜂種。其研究小組調查英國、德國、匈牙利範圍超過2000公頃的33個大型養蜂場,發現倘若那兒的蜂群接觸過冬天播種、噴灑了美國先正達(Syngenta)賽速安(Thiamethoxam)、德國拜耳(Bayer)可尼丁(Clothianidin)這兩款類尼古丁神經活性農藥的油菜籽,大黃蜂(bumblebees)和獨居蜂(solitary bees)會產生較少蜂后,蜜蜂(honeybees)的冬季死亡率亦較高。在匈牙利,暴露在殺蟲劑之下的蜜蜂,冬季存活率降低,蜂群數量減少24%,而英國的存活率亦「非常低」。德國的現象較好,可能因為英國、匈牙利有40%至50%的蜂兒會在油菜籽田採食,德國的只有15%。


贊助研究農藥商:未算定論

拜耳、先正達有份贊助研究。前者指調查結果「未算定論」,宣稱那殺蟲劑對蜂兒無害。後者則以德國為例,指研究證明只要在特定條件下安全使用,即便對蜂兒也有好處。


惟英國生物學家古爾森(David Goulson)稱新研究報告證明類尼古丁農藥無害說「站不住腳」,地球之友等環保人士因此主張禁用類尼古丁農藥。歐盟留意到類尼古丁農藥對蜂群的影響,於2013年下令暫停使用,可是研究員仍在野生蜂巢發現另種類尼古丁農藥益達胺(Imidaclopri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