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力伍:MSCI納入A股 價值投資回歸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30日 06:35
2017年06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一片慶回歸聲中,MSCI可說是在不經意下送給我們中國資本市場一個大禮。歷經多年的磨合,MSCI終於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這會是內地開放金融市場的一個里程碑。


雖然初期A股在指數的權重相對較低,日後A股在國際指數的比重,將能與內地股市和經濟的規模相稱;國際投資者把A股加入其資產組合的過程中,只是一個開端。未來,A股投資者結構和市場力量也會逐步轉變,投資風格和方式也會相互影響,這也意味價值投資的回歸,海內外市場估值水準將逐漸接近。


短期內,投資者可以根據MSCI納入A股的222隻成份股的名單作為參考,在A股市場和H股市場尋找相應的投資機會,提前佈局。對於A股而言,國際投資者更偏好消費、醫藥、金融、地產等權重大、估值低、盈利穩定的個股。


不僅如此,未來A股投資邏輯將發生較大的變化,價值投資成為發展方向。一方面,價值藍籌與中小創的估值可能進一步拉近;另一方面,A股大部分行業的集中度或將加速提升,投資者通過橫向及縱向的海內外對比,加速行業個股的優勝劣汰過程。


內地估值水準料接軌國際

同時,這將為人民幣發展成國際投資貨幣注入新動力。隨着境外資金的流入,資金淨流出壓力減小,可以發揮穩定人民幣匯率及市場對匯率預期的作用。長期資金流入意味着中國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需求提升,有助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提升中國的定價權和本幣的國際影響力。


深滬港通機制比QFII更靈活

此次納入A股的決定,根據MSCI的聲明,一個主要因素是包括深港通、滬港通在內的中國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的正面發展,國際機構投資者將深港通、滬港通視為與現有QFII和RQFII機制相比更為靈活的門檻框架。這也意味着未來香港將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A股市場的主要渠道,對香港金融行業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MSCI提到的另一個原因,即中國交易所放寬了對涉及A股的全球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這也意味着未來國際投資者可以在香港發展A股市場相關的衍生產品,做風險管理和對冲,這也為未來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添聚活力,香港對於內地開放資本市場的角色則更加明晰。


新華財金社

[力伍 中港經濟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