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是中國與以色列建交25周年,兩國以高科技研發合作為切入點,關係愈趨緊密,標誌項目是「中以聯合創新合作委員會」(JCIC),由以國總理內塔尼亞胡與中國副總理劉延東任聯合主席,本周初還舉行了第三屆「中以創新投資大會」,其中一日活動安排在香港舉行。另一邊廂,近年強調要推動科研創新的香港政府,與以色列亦有類似合作,2015年特首梁振英訪以色列後不久,兩地即簽署研發合作計劃。以國駐港總領事高史歌稱,以國對向港府分享相關經驗抱非常開放的態度。
政府設基金 供85%預算
談到以色列的科研經驗,高史歌指這首先來自當地大學,形容內裏充滿不同意念想法,卻難以找到投資支援,因此以國政府在1990年代初設立基金,並提供「初創科技孵化器」,並選擇特定科企,提供85%預算資金,科學家等自資其餘部分,這些投資有其年限,到期後成敗與否都不會獲延續,「主要概念是如果計劃成功,私營部門亦會加入」,毋須政府再行投資。
高史歌稱,現在以色列的政策已有不同,主因是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已廣獲全球認同,所得投資僅次美國,政府不再需要像以往般投放大量資金。他指出,大量外國大型科企都在以色列建立研發(R&D)中心,美國的蘋果和中國的華為都是例子。這些研發中心分佈全國,特拉維夫、海法和南部重鎮貝爾謝巴(Beersheba)等地都有,有統計更指特拉維夫近年一度超越矽谷,成為全球科技初創企業最密集的地方。
政府設基金 供85%預算
談到以色列的科研經驗,高史歌指這首先來自當地大學,形容內裏充滿不同意念想法,卻難以找到投資支援,因此以國政府在1990年代初設立基金,並提供「初創科技孵化器」,並選擇特定科企,提供85%預算資金,科學家等自資其餘部分,這些投資有其年限,到期後成敗與否都不會獲延續,「主要概念是如果計劃成功,私營部門亦會加入」,毋須政府再行投資。
高史歌稱,現在以色列的政策已有不同,主因是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已廣獲全球認同,所得投資僅次美國,政府不再需要像以往般投放大量資金。他指出,大量外國大型科企都在以色列建立研發(R&D)中心,美國的蘋果和中國的華為都是例子。這些研發中心分佈全國,特拉維夫、海法和南部重鎮貝爾謝巴(Beersheba)等地都有,有統計更指特拉維夫近年一度超越矽谷,成為全球科技初創企業最密集的地方。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