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與以色列近年合作愈趨密切,下月卸任的以色列駐港總領事高史歌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許香港在國際金融和地區航空的樞紐角色令以色列受惠不少,尤其有不少資金來自或取道香港,投入到以國高科技業界。他直言,對志在進軍中國市場的以色列初創科企而言,香港暫時仍有一定橋樑優勢,尤其是一般規模較小的高科技初創企業缺乏人力物力在華深耕,難免須借助與本港企業合作,但香港已不能再說是必然門戶,港企本身須有「中國角度」。
明報記者 周宏量、林康琪
高史歌(Sagi Karni)下月完成4年任期。他日前接受本報訪問,分享對港以合作的看法。對以色列而言,其頂尖的高科技產業一向是掌上明珠,眾多初創企業吸引到大量外來投資,香港也不例外,總領事館提供數字稱,估計來自或取道香港的風險投資資金在截至去年以來的4年間,到以國高科技界投入逾6億美元(約47億港元)。高史歌說,香港是重要的地區和國際金融樞紐,盼可藉此令以國高科技產業得到更多「聰明錢」(smart money)。
地緣金融樞紐 助賺「聰明錢」
他解釋,因地緣政治和購買力因素,以色列不像其他國家般可以近鄰為主要貿易伙伴,因此打入龐大的中國市場愈見重要。他指「聰明錢」有兩種,一種會附帶額外科技和知識,例子包括蘋果和Google等巨擘的投資,另一種則是帶來新市場,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正是如此,投資者可幫以國企業進入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他說:「我們看到香港對以色列的投資有所增加……部分是香港經手的內地資金。」
蘋果華為投資 附帶技術知識
吸引投資還需要額外配套,高史歌則想到了來往兩地的航班。他指以色列航空早有航班來回香港,但認為因應中國市場增長,香港來往以色列的機位長遠會出現不足,因此推動國泰新增直航特拉維夫的班機,並於今年3月成事,目前每周來回合共有4個航班。他形容,這條航線令香港成為以色列在遠東的最大航空樞紐,對兩邊都是好事。
具法律優勢 「好門戶但非必須」
被問到香港在以國企業眼中是否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高史歌直截了當答道:「某方面來說,是的。坦白說,很多以色列企業其實不需要經過香港,直接到北京、上海或深圳等就可,確有公司這樣做……但我仍然認為香港仍有其優勢,適合以國企業打入內地市場,可找到合適的伙伴——香港有極佳的平台、具備優勢的法律服務等。」
中小企闖華「依然有點困難」
以色列企業會否終有一日不再依靠香港進軍中國市場呢?高史歌坦言不同企業有不同情况,難一概而論,但相信對一般小企業來說,直接闖華「依然有點困難」,因其大多欠缺人力和資金在中國深耕。他總結道:「香港是個好的門戶,但並非必須。」
高史歌認為,香港企業務必要具有「中國角度」(Chinese angle),並展示其在內地做生意的能力。他補充說,不同行業需求會有不同,無法說得太仔細,但「中國是個大市場,那是無法迴避的」。
(世局解碼)
明報記者 周宏量、林康琪
高史歌(Sagi Karni)下月完成4年任期。他日前接受本報訪問,分享對港以合作的看法。對以色列而言,其頂尖的高科技產業一向是掌上明珠,眾多初創企業吸引到大量外來投資,香港也不例外,總領事館提供數字稱,估計來自或取道香港的風險投資資金在截至去年以來的4年間,到以國高科技界投入逾6億美元(約47億港元)。高史歌說,香港是重要的地區和國際金融樞紐,盼可藉此令以國高科技產業得到更多「聰明錢」(smart money)。
地緣金融樞紐 助賺「聰明錢」
他解釋,因地緣政治和購買力因素,以色列不像其他國家般可以近鄰為主要貿易伙伴,因此打入龐大的中國市場愈見重要。他指「聰明錢」有兩種,一種會附帶額外科技和知識,例子包括蘋果和Google等巨擘的投資,另一種則是帶來新市場,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正是如此,投資者可幫以國企業進入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他說:「我們看到香港對以色列的投資有所增加……部分是香港經手的內地資金。」
蘋果華為投資 附帶技術知識
吸引投資還需要額外配套,高史歌則想到了來往兩地的航班。他指以色列航空早有航班來回香港,但認為因應中國市場增長,香港來往以色列的機位長遠會出現不足,因此推動國泰新增直航特拉維夫的班機,並於今年3月成事,目前每周來回合共有4個航班。他形容,這條航線令香港成為以色列在遠東的最大航空樞紐,對兩邊都是好事。
具法律優勢 「好門戶但非必須」
被問到香港在以國企業眼中是否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高史歌直截了當答道:「某方面來說,是的。坦白說,很多以色列企業其實不需要經過香港,直接到北京、上海或深圳等就可,確有公司這樣做……但我仍然認為香港仍有其優勢,適合以國企業打入內地市場,可找到合適的伙伴——香港有極佳的平台、具備優勢的法律服務等。」
中小企闖華「依然有點困難」
以色列企業會否終有一日不再依靠香港進軍中國市場呢?高史歌坦言不同企業有不同情况,難一概而論,但相信對一般小企業來說,直接闖華「依然有點困難」,因其大多欠缺人力和資金在中國深耕。他總結道:「香港是個好的門戶,但並非必須。」
高史歌認為,香港企業務必要具有「中國角度」(Chinese angle),並展示其在內地做生意的能力。他補充說,不同行業需求會有不同,無法說得太仔細,但「中國是個大市場,那是無法迴避的」。
(世局解碼)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