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回歸20年,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一定成果,香港維持了穩定繁榮局面,惟是管治出現問題,各方面發展呈現滯後狀態,香港與中央的關係,也因為民主發展分歧而矛盾深化,一小撮人甚至主張自決鼓吹港獨,衝擊中央與本港的關係。這些問題都十分嚴重,對一國兩制是嚴峻考驗。香港處於新情勢,無論中央以什麼政策措施應對、內部政治力量有些什麼盤算,期望都不要偏離解決香港問題的初衷,否則一國兩制在香港有可能失敗收場。
對港方針初衷
仍有現實意義
中央以一國兩制處理香港回歸,是從尊重歷史與現實出發,讓香港的經濟制度、法律司法制度、生活方式以至管治模式,保持有別於內地,目的使港人對前途有信心,亦符合一貫以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事實上,香港對內地改革開放所作貢獻,特別是早期港資起到的關鍵作用,必將載入史冊。今時今日,雖然內地與香港經濟力量已經易位,惟在新歷史時期,香港就內地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仍然有一定角色和作用。職是之故,尊重歷史與現實,繼續保持香港的獨特性,仍然有現實意義。
隨着香港出現新情勢,3年前開始,中央強調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近期,主管香港事務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列出中央對港諸般權力,表示「要制訂和細化有關規定,健全落實《基本法》的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和機制,確保基本法得到全面準確貫徹執行」,他的表述可解讀為中央對港將更為具體管控。
強調全面管控
情勢未見好轉
從最廣義而言,中央對香港事務有權事事規管,惟一國兩制本來就是要限制中央對港行使權力,香港在中央授權下實行高度自治,因此,中央權力與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實際上相互擠壓,中央權力顯現多了,高度自治權就相對少了。除了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對港特殊方針還有「港人治港」,排除了「黨人治港」或「京人治港」,現在中央對港事務介入愈深,港人治港界線趨於模糊。總的而言,兩種治港權力消長和治港主體,涉及是否符合保持香港的特殊性,關乎一國兩制之落實甚至成敗,迄今所見中央落實對港全面管治權的舉措,與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認知存在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3年以來經歷了兩次選舉,泛民陣營取得不俗成績,特別是今年立法會選舉,泛民陣營議席增加了,其中有「本土、自決、港獨」傾向參選人的得票,據分析統計約佔26%。事態發展證明,約10年前開始,中央以各種方式介入之後,香港政治情勢並未出現其期望的方向轉變,反而基於逆反心理,激化了政治情勢。因此,中央對港更具體和實質管控,是否就能夠順轉政治情勢,使香港擺脫管治困局,值得關注。
3年前開始,少數人萌發並散播分離意識,激化了內地與本港關係,近日,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接受訪問時,表示2003年未能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加上50萬人上街抗議,引起中央對港的戒心,近年港獨呼聲冒起,進一步引起中央警惕。董建華的說法,不容忽視。
香港問題從提上解決日程開始,港人爭取民主,30多年以來,雖然各方取態和做法不同,未見有人將之觸及香港政治地位,但是現在一些主張自決和鼓吹港獨的人,以爭取民主為手段,實質推動香港脫離中國。事態發展扭曲了民主進程真義,使一些人對政制進一步民主化轉趨猶豫;另外,爭取民主變質,偏離一國兩制初衷,削弱了中央對香港的信任。
有個別政團提出自決主張,惟否認涉及港獨,不過,設若認同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則自決云云,所為何事?况且個別政團聲言港獨是自決選項之一,這樣的話若說無關分裂國家,那是自欺欺人。民主運動蒙上分離色彩,影響將十分深遠。自決與港獨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中央一再強調對港的領導和從屬關係,雖有可議之處,惟放在香港現况審視,中央的作為不能說完全無必要。
主張自決港獨
民主運動變質
回歸之後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一定成績,不過,政治情勢轉壞和管治困局,亦愈益突顯。目前中央更具體介入香港事務,以為可以扭轉局面;本港一些人則認為只有擺脫「中國因素」,香港才有前途。這兩種思維相互激盪,使本港與內地的關係處於惡性循環,設若繼續下去,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這兩種想法都罔顧對「一國」和「兩制」的局限,際此香港回歸20年,中央和本港一些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只要真正堅持一國兩制初衷,各歸其位,中央縮回事事規管之手,本港一些人揚棄自決港獨之想,才可以在政治上騰挪出空間迴旋,讓香港事務回復順轉,走回正軌。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對港方針初衷
仍有現實意義
中央以一國兩制處理香港回歸,是從尊重歷史與現實出發,讓香港的經濟制度、法律司法制度、生活方式以至管治模式,保持有別於內地,目的使港人對前途有信心,亦符合一貫以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事實上,香港對內地改革開放所作貢獻,特別是早期港資起到的關鍵作用,必將載入史冊。今時今日,雖然內地與香港經濟力量已經易位,惟在新歷史時期,香港就內地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仍然有一定角色和作用。職是之故,尊重歷史與現實,繼續保持香港的獨特性,仍然有現實意義。
隨着香港出現新情勢,3年前開始,中央強調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近期,主管香港事務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列出中央對港諸般權力,表示「要制訂和細化有關規定,健全落實《基本法》的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和機制,確保基本法得到全面準確貫徹執行」,他的表述可解讀為中央對港將更為具體管控。
強調全面管控
情勢未見好轉
從最廣義而言,中央對香港事務有權事事規管,惟一國兩制本來就是要限制中央對港行使權力,香港在中央授權下實行高度自治,因此,中央權力與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實際上相互擠壓,中央權力顯現多了,高度自治權就相對少了。除了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對港特殊方針還有「港人治港」,排除了「黨人治港」或「京人治港」,現在中央對港事務介入愈深,港人治港界線趨於模糊。總的而言,兩種治港權力消長和治港主體,涉及是否符合保持香港的特殊性,關乎一國兩制之落實甚至成敗,迄今所見中央落實對港全面管治權的舉措,與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認知存在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3年以來經歷了兩次選舉,泛民陣營取得不俗成績,特別是今年立法會選舉,泛民陣營議席增加了,其中有「本土、自決、港獨」傾向參選人的得票,據分析統計約佔26%。事態發展證明,約10年前開始,中央以各種方式介入之後,香港政治情勢並未出現其期望的方向轉變,反而基於逆反心理,激化了政治情勢。因此,中央對港更具體和實質管控,是否就能夠順轉政治情勢,使香港擺脫管治困局,值得關注。
3年前開始,少數人萌發並散播分離意識,激化了內地與本港關係,近日,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接受訪問時,表示2003年未能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加上50萬人上街抗議,引起中央對港的戒心,近年港獨呼聲冒起,進一步引起中央警惕。董建華的說法,不容忽視。
香港問題從提上解決日程開始,港人爭取民主,30多年以來,雖然各方取態和做法不同,未見有人將之觸及香港政治地位,但是現在一些主張自決和鼓吹港獨的人,以爭取民主為手段,實質推動香港脫離中國。事態發展扭曲了民主進程真義,使一些人對政制進一步民主化轉趨猶豫;另外,爭取民主變質,偏離一國兩制初衷,削弱了中央對香港的信任。
有個別政團提出自決主張,惟否認涉及港獨,不過,設若認同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則自決云云,所為何事?况且個別政團聲言港獨是自決選項之一,這樣的話若說無關分裂國家,那是自欺欺人。民主運動蒙上分離色彩,影響將十分深遠。自決與港獨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中央一再強調對港的領導和從屬關係,雖有可議之處,惟放在香港現况審視,中央的作為不能說完全無必要。
主張自決港獨
民主運動變質
回歸之後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一定成績,不過,政治情勢轉壞和管治困局,亦愈益突顯。目前中央更具體介入香港事務,以為可以扭轉局面;本港一些人則認為只有擺脫「中國因素」,香港才有前途。這兩種思維相互激盪,使本港與內地的關係處於惡性循環,設若繼續下去,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這兩種想法都罔顧對「一國」和「兩制」的局限,際此香港回歸20年,中央和本港一些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只要真正堅持一國兩制初衷,各歸其位,中央縮回事事規管之手,本港一些人揚棄自決港獨之想,才可以在政治上騰挪出空間迴旋,讓香港事務回復順轉,走回正軌。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