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未見新晉商界巨人 企業家精神須重拾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7日 06:35
2017年06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常言道「十年人事幾番新」,可是香港回歸廿載,新晉商界巨人卻少如鳳毛麟角,十大富豪絕大多數仍是回歸前早已為人熟知的舊面孔,未見後浪推前浪,折射了香港發展的困局和企業家精神的淪喪。曾幾何時,港人憑着勇於求變敢於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在亞洲傲視同儕,然而過去10多年,不少商界中人卻故步自封,錯失一個又一個的發展良機,直至近年才驚覺早已落後於人。香港若要急起直追,必須盡快重拾企業家精神,不能再抱着吃老本的心態。


十大富豪缺乏新面孔

企業家精神今不如昔

特區政府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特首梁振英表示,回歸後香港保持繁榮,民生持續改善,取得了「巨大成就」,國務委員楊潔篪亦稱,廿年來特區政府在內地和中央大力支持下,保持香港經濟政治大局穩定,成就來之不易,證明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回歸以來香港飽歷風雨,由亞洲金融風暴、SARS疫潮,乃至近年的樓市狂潮、政改爭拗和佔領運動,難關一個接一個,能夠保持繁榮穩定確非易事,然而若說「成就巨大」,難免與本港普羅市民的感觀存在頗大落差: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遠高於警戒線水平,樓價愈飈愈高與市民購買力脫節,納米樓湧現更是香港社會的悲歌。根據中國社科院最新發表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曾經連續12年高踞榜首的香港,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已連續第3年屈居於深圳之後。報告直言,香港面對京滬深等內地一線城市「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必須全力推動創新和科技等新型產業,促進產業多元化及轉型升級。


人力、土地、資本和企業家精神,是經濟學所講的四大生產要素。香港雖然缺乏土地和天然資源,可是過去從不愁欠缺人才、資金和企業家精神。回歸前,本港地產界四大家族崛起,零售、外貿、餐飲、銀行業等亦湧現不少商賈,可是回歸後本地企業家輩出的盛况已不復再,遑論出現第二位「超人」和「四叔」。過去10多年,日本出了一個孫正義,中國也有馬雲和馬化騰,反觀香港卻未見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一代企業家,綜觀《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前10名當中絕大部分都是老面孔,近10年來真正的新面孔,只有伯恩光學創辦人楊建文,以及獲發澳門賭牌令身家大漲的呂志和。一個社會未見後浪推前浪,實屬嚴重警號,必須認真正視。


1997年美國最高市值十大企業,除了名列頭兩位的通用電器和埃克森美孚,以及醫療保健產品公司強生,能夠在廿年後的今天保住十大席位,其餘7間包括IBM、英特爾和菲利普莫里斯等都已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蘋果、Google、facebook、亞馬遜等憑着創意冒起的公司。今年是亞馬遜上市20周年,公司市值由最初的6.6億美元,發展至今天4600億美元,成為零售業巨無霸,反觀20年前稱雄美國零售業的巨頭無不走下坡。1990年代中,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看準互聯網急速發展的商機,放棄對冲基金高薪厚職,轉戰西雅圖搞初創,所見證的正是企業家精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過去10多年間,香港的企業家精神確實大不如前。根據全球創業觀察的研究,21世紀初香港整體創業率是全球最低地區之一,只有3%成年人嘗試創業,雖然其後自由行一度谷起零售業,刺激部分市民創業做生意,惟金融海嘯後,創業率又回落至僅得3.6%(2009年數字)。


見賢思齊急起直追

政府商界須下苦功

香港產業結構日趨單一化以及大財團霸權壟斷,無疑扼殺了不少創業空間,不過誠如一些經濟專家所說,馬雲和馬化騰都是靠着創意創新,成功顛覆市場霸權秩序。要殺出一條血路,說到底必須有敢於求變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可惜政府和不少商界人士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未有好好把握科網革命乃至自由行所帶來的機遇,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另外,不少新企業也只着眼於短線利益,僅以上市賣盤為目的,缺乏用心經營下去的毅力和決心。當眼光短淺的思維成為本港企業文化主流,企業家精神自然不斷萎縮。


不過令人安慰的是,近年香港社會留意到新加坡和深圳等地創科產業發展神速,似乎終於有所醒悟。去年全球創業觀察發表的新報告便顯示,香港成年人從事創業活動的比例,顯著上升至9.44%,比2009年增長206%,至於市民對初創企業,態度亦趨正面積極。雖然研究顯示,香港重視初創企業僅是近年才興起的新現象,明顯比深圳遲,深圳創業家的敢作敢為和創意,甚至更似昔日香港的企業家精神,然而一些香港年輕創業者如Tink Labs創辦人郭頌賢等成功突圍,的確令人感到眼前出現曙光。香港要長遠保持活力和競爭力,必須重拾企業家精神,政府必須積極扶持初創企業,商界亦應放棄守舊因循之風,大膽創新求變。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