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回歸廿周年前夕,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結果顯示,18至29歲組別中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香港的中國人」跌至3.1%,見回歸以來新低;該組別中承認只有「中國人」單一身分的比率也是3.1%,也同見歷史新低。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京官近年突然對香港有頗多且激烈的批評,對「港青」的不滿更加表露無遺。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說,「中央對香港就像關愛孩子一樣,希望回家的孩子健康成長,孩子有時有點小脾氣都能容忍,但要自立門戶、六親不認、獨立建國,就不能接受。」即使這個「父子」或「母子」的中港關係比喻成立,那麼小孩長大後想搬出去自立,作為父母,即使不樂觀其成,也不能整天惡形惡相,甚至舞刀弄棍地恐嚇子女!
文攻——翻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及《環球時報》的報道,以及京官、「護法」們有關香港的說話就略知一二。至於武嚇——近年解放軍不時在維港等地出動武裝直升機、戰艦顯示軍力進行演習,管轄香港駐軍的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聯同政委魏亮日前於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撰文,指駐港部隊「既是軍事駐軍,更是政治駐軍」,要「適應新的形勢任務要求,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實現由宣示存在向展示能力轉變,由塑好形象向能打勝仗轉變,由有所作為向主動作為轉變」。將來的「展示能力」、「主動作為」,不就是展示「肌肉」嗎?
此外,前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社長周南也指香港人受到殖民統治150年的「洗腦」,才出現「動亂分子」,又指摘反對國民教育的人,認為他們是在「繼續強迫青少年接受殖民主義洗腦」。這就是他們另一種常見心態,把自己干預香港導致港人反感說成是「英國人洗腦」的結果,於是逼令香港做出諸如封掉舊郵筒等愚蠢的去殖化行動,並在中小學推行國教,以清洗港人的殖民思想。行將卸任的教育局長吳克儉上周六就在電台節目直認,港府5年前首推國民教育時雖遇反對聲音,惟國教從未間斷,並以不同形式推行。豈非更惹港人反感?
他們都曾是處理香港具體事務的京官,向最高領導人提出相關建議。連他們都誤判香港,北京的香港政策又豈能不錯漏百出!事實上,香港年輕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不斷下滑,更多是中央對香港肆意干預、打壓港人行使公民權利及中國軟實力不足所致。絕大部分中國高官不為港人接受,北京看中的「香港契仔契女」、親中紅人、特區政府高官等,也多是形象差劣、認受性普遍不高、水平有限,他們都是北京的「負資產」,怎可能助北京改善形象呢?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潘小濤]
很多京官近年突然對香港有頗多且激烈的批評,對「港青」的不滿更加表露無遺。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說,「中央對香港就像關愛孩子一樣,希望回家的孩子健康成長,孩子有時有點小脾氣都能容忍,但要自立門戶、六親不認、獨立建國,就不能接受。」即使這個「父子」或「母子」的中港關係比喻成立,那麼小孩長大後想搬出去自立,作為父母,即使不樂觀其成,也不能整天惡形惡相,甚至舞刀弄棍地恐嚇子女!
文攻——翻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及《環球時報》的報道,以及京官、「護法」們有關香港的說話就略知一二。至於武嚇——近年解放軍不時在維港等地出動武裝直升機、戰艦顯示軍力進行演習,管轄香港駐軍的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聯同政委魏亮日前於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撰文,指駐港部隊「既是軍事駐軍,更是政治駐軍」,要「適應新的形勢任務要求,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實現由宣示存在向展示能力轉變,由塑好形象向能打勝仗轉變,由有所作為向主動作為轉變」。將來的「展示能力」、「主動作為」,不就是展示「肌肉」嗎?
此外,前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社長周南也指香港人受到殖民統治150年的「洗腦」,才出現「動亂分子」,又指摘反對國民教育的人,認為他們是在「繼續強迫青少年接受殖民主義洗腦」。這就是他們另一種常見心態,把自己干預香港導致港人反感說成是「英國人洗腦」的結果,於是逼令香港做出諸如封掉舊郵筒等愚蠢的去殖化行動,並在中小學推行國教,以清洗港人的殖民思想。行將卸任的教育局長吳克儉上周六就在電台節目直認,港府5年前首推國民教育時雖遇反對聲音,惟國教從未間斷,並以不同形式推行。豈非更惹港人反感?
他們都曾是處理香港具體事務的京官,向最高領導人提出相關建議。連他們都誤判香港,北京的香港政策又豈能不錯漏百出!事實上,香港年輕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不斷下滑,更多是中央對香港肆意干預、打壓港人行使公民權利及中國軟實力不足所致。絕大部分中國高官不為港人接受,北京看中的「香港契仔契女」、親中紅人、特區政府高官等,也多是形象差劣、認受性普遍不高、水平有限,他們都是北京的「負資產」,怎可能助北京改善形象呢?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潘小濤]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