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書健﹕網購成功 首重商譽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6日 06:35
2017年06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的網購龍頭亞馬遜(Amazon)公布將收購當地的高端超級巿場Whole Foods。網上有笑話寫道,本來亞馬遜的行政總裁只是叫人工智能秘書Alexa購買超巿物品,但是Alexa誤解了他的意思,變成了收購整間超巿。不過這次收購只是網購企業開拓網上超巿業務的最新例子。宣布收購當日,美國其他超級巿場的股價曾一度下跌了15%,反映巿場亦相信實體超巿或將敵不過科技,繼書店和光碟之後,成為下一個明日黃花的行業。


在香港,網上超巿愈來愈盛行。從兩年前起,就有科技企業主力從事網上超巿,實體超巿亦逐步發展網上業務;連同最近的南來競爭者,超巿是少數香港真正領先全球的網上業務。亞馬遜的收購,反而印證了網上超巿前景不俗,香港各家爭鳴,其實並非孤例。


網上零售發展了20年左右,成功模式都有一個共通點:售賣的貨品最好不需要逐件挑選。例如大型書店在外國幾近絕迹,是因為在閱讀書評或幾段文章節錄之後,讀者就會直接下單買書,並不需要事先檢查實體書本。同理,購買電影光碟的決定在於電影本身是否吸引,消費者並不需要事先檢查光碟的質素。因此,實體影音零售商亦早就失去競爭優勢,要不轉型,要不沒落。


亞馬遜收購網上超市 行業前景佳

超巿產品種類繁多,同類產品,競爭品牌不少。消費者選擇貨品,實際考慮是對品牌的信任。例如我們買一支汽水,雖然把產品喝進肚子內,但卻甚少仔細檢查每支產品,就印證了我們很信任汽水商的食物安全保證,相信每一支汽水的品質相近。


10幾年前,當香港仍然以街巿為主,大部分食材都是新鮮肉蔬,買餸必須親自驗貨。一樣是買鯇魚,左右兩邊的魚舖貨源就未必一樣,品質亦有差異。就算同一間舖,每條魚的大小、重量、品質都不一樣,因應當晚需要,消費者的選擇也許會每次不同。但是近10年,海外食材在本港所佔的比例一直提升,無論是巴西豬肉,還是日本海產,都以工業化的方法包裝,每包貨品的差異較小。當某一產地或品牌建立了信譽之後,買餸就變成像買汽水一樣,不需要事先檢查每包貨物。


所以要成功營運網上超巿,需要兩層的信任。第一層就是上面所寫的,對產品本身的信任。只有當產品確立了品牌之後,消費者才會願意在沒有見過實體產品之前,就下單購買。第二層就是網上超巿本身的商譽,消費者需要相信網上超巿賣的貨物跟網站的描述一致。如果買的是食材,更需要信任網上超巿的物流系統,運送貨品可以保證食物安全。


建立品牌後 消費者忠誠度高

除了偶爾是為了生活情趣之外,其實大部分時候超巿購物都只是解決生活需要,是經營家庭的枯燥責任。因此,當一家網上超巿及它貨架的品牌能取信於消費者之後,消費者的忠誠度都會很高。要選擇長期投資超巿,似乎應以該公司的信譽為主。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