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工銀國際邱志承:港股26000暫屬偏高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6日 18:35
2017年06月26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工銀國際研究部執行董事兼策略師邱志承指出,今年以來不論國際及內地資金均爭相流入本港市場,令銀行體系資金十分充裕,帶挈港股向好,恒指已升抵26000點附近。惟他認為,由於不少利好因素已反映,加上資金面或難以進一步擴寬,料下半年港股升幅有限。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回顧港股回歸近20年以來表現,恒指由1997年6月底收報15196點,反覆上升至上周收報25670點,累積升幅不足七成,與同期內地A股上證升幅逾150%比較,略遜一籌(見圖)。另外,自從滬港通及深港通於2014年及去年開通以來,北水參與港股愈來愈活躍,恒指與上證的相關度亦一度轉強。
上周三中港股市迎來另一重大事件——MSCI明晟宣布將內地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由於初期獲納入的222隻A股全部在滬港通或深港通的名單內,外界形容MSCI是次決定是在「互聯互通」框架下納入A股,長遠將促進本港、上海及深圳股市逐步邁向融合。邱志承接受專訪時分析,A股「入摩」是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歷史里程碑,「未來10年A股會逐步開放,人民幣也會逐步國際化,這是大方向」。
放寬A股預審權 外資亦難大舉沽空
經歷過去3年的闖關失敗後,今年A股「入摩」能夠成事,主要原因是內地監管當局願意開放大部分發行A股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權予外資。
邱志承形容,雖然當局是次放寬預審權,但「門是慢慢打開的,不是突然完全打開,不會出現失控」,而外資目前希望沽空A股亦並非易事,「沽空的前提是要借到股票,目前內地投資者也可以沽空A股,但借貸成本高達8厘,而且借到的數量也不大,所以實際上可以沽空的規模很有限,外資進來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另一做淡A股的方法,是利用期指(內地稱為股指期貨)等衍生工具,但是每天可以開倉及平倉的數量亦受到嚴格限制」。
雖然過去20年港股跑輸A股,惟若只計今年以來首5個多月的話,恒指上升16.7%,遠遠跑贏上證同期1.7%的升幅。
邱志承分析,去年11月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後,外資憂慮中美爆發貿易戰,令港股於11月及12月備受沽壓,估值亦跌至偏低水平,造就超賣,早已醞釀反彈。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美兩國關係轉佳,市場風險胃納回升,加上美元轉弱資金重返新興市場,而且內地資金亦大舉南下,在多個利好因素支持下港股表現強勢。作為比較,由於A股相對封閉,由內地資金主導,在監管當局去槓桿收緊流動性的情况下,市場利率不斷上漲,壓抑資產市場表現。
內房股乏政策支持 升勢難續
不過,邱志承認為,恒指本月升抵26000點附近,已屬偏高水平,後市上升空間不大,並且籲投資者留意資金流向的變化,他解釋說:「今年以來本港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IBOR)反覆下跌(編按:去年底收報0.74643厘,上月最低報0.35252厘,上周則收報0.44625厘),資金面相當寬鬆,故不止港股上漲,樓價也上升不少,之前市場普遍預期樓價要跌,但結果不跌反升。然而向前望的話,香港的資金面還能更寬鬆嗎?我覺得不一定。」
另外,多隻內房股股價今年以來狂升,恒大(3333)、融創中國(1918)及碧桂園(2007)分別勁升197%、120%及101%,但邱志承提醒,自從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方向後,過去幾個月內地相關部門正全方位調控樓市,限購及限貸愈來愈嚴厲,內地樓市已轉趨平淡,在A股上市的眾多內房股今年股價表現亦僅屬一般,而據他向朋友了解,近日北京樓價已有回落的迹象,日後官方公布的數據料會反映,故他並不特別看好本港上市的內房股。
整體而言,邱志承強調,港股投資者在下半年要注意風險,「恒指未必大跌,但進一步上升的空間已不大,假如今年以來已獲利可觀的話,還是袋袋平安(獲利套現)吧!」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