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二十歲時,你在做什麼?
二十歲的天茵,每早等家傭帶女兒買菜,便拿起書本溫習,晚上七點去上學。
二十二歲的阿C,每早送女兒上學後才上學。
放學去接女兒放學,女兒睡了才開始做自己的功課。
我們永不知道,生命何時會突然甩個急彎,例如成為媽媽。
全港每年約有一千名「青少女」成為年輕媽媽,不時面對旁人質疑的目光。
但在年輕生子的標籤下,較少人看到的,是她們顧全學業、工作與育兒的努力。
她們是媽媽,也是青少女。
■檔案16
人物:7個年輕媽媽、青躍社工、理大師生、義工
挑戰目標:呈現年輕媽媽真實生活,對抗刻板印象
有困難不代表不開心
青少女發展網絡與理工大學合辦攝影展,希望「幫媽媽講自己的聲音」。由選照片、文字、展覽到海報設計,都有詢問媽媽們意見,展覽介紹也是出自媽媽手筆。當中有媽媽拍的照片,也有攝影師拍的,而天茵及阿C是主角之一。
這天由化妝潮流談到以Google自學當媽媽,滿是笑聲,也有講到「眼濕濕」時。
「她有權出生」
天茵意外懷孕時,儘管與男友早已認定對方,家人並不支持,曾有產前抑鬱,女兒成為生命支柱,「她有權出生」。
有了孩子,會想未來,於是想再進修,現在於大專修讀商科。「女兒是個責任,以前家裏不開心,我不想讓她重複我的生活。人們以為路已行歪了,沒法返轉頭,其實還有許多事可做。」她自言「好大脾氣」,但發誓不打女兒,「她還要假哭,要我倒過頭來哄她,因為她我學會百忍成金囉(笑)」。
儘管努力,但由家人到旁人的冷眼都讓她屈委。我問,當媽媽有哪些快樂的時候?天茵答:「當媽媽本身就是開心的。我們不是《天水圍的日與夜》那麼慘,不一定年輕當媽媽就是悲劇,像報紙上跳樓那些。是有好多困難,但不代表不開心。」她說,現在見到女兒跟傭人親近會傷心,「但我個女竟然令我有勇氣放下這些去讀書,以前一定想像不到」。
年齡不是衡量標準
二十二歲阿C的金句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她原本修讀時裝,休學往工作假期時懷孕,回港結婚。「還有一年就畢業,覺得好浪費,好想返學。」但因無人照顧女兒,到女兒上幼稚園才做到。「她上學,我都上學。」
年輕媽媽要兼顧及學業、工作不易,她問過女兒,晚一點來接你可以嗎?「本來她無事,但最近她常問我:『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遲來接我?』」她說來無奈:「因為其他媽媽大聲問她:咦,你最後一個走呀?令我的小朋友唔開心,但我無辦法。」
大家都是從零學起
她說,年紀不是衡量媽媽的標準:「每個人第一次做媽媽都是由零學習,不論你二十歲、三十歲都一樣,為什麼大家總會覺得我們不懂?」天茵則說:「我的太婆十九歲就生孩子。」
有份發起今次計劃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智達博士說,一眾媽媽先上一天手機攝影深造班,學用攝影、修圖軟件,再上門拍攝及做訪問,筆錄成文字,媽媽過目後才展出。「你看展覽用的是廣東話,是第一身講的,語言或許不是很靚,但好真。」
除了呈現媽媽的真實一面,展覽亦希望讓大家知道,不管上班、上學,年輕媽媽最需要的是託兒服務。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項目幹事易壁君說:「若媽媽想工作,無人幫忙照顧小朋友,其實好難,這就直接影響經濟狀况。就算伴侶工作支持家庭,媽媽想讀書,也要有託兒政策配合,否則要像阿C,等小朋友入學讀書,才能一起上學。」她指出,政府託兒所名額不足,「要排半年至一年才有位,一個月也要四至五千,私人託兒更要七至八千,難以負擔」。
香港年輕媽媽生活攝影展
日期:即日至6月27日
時間:上午9:00至晚上8:0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3樓
展覽完結後,相片及文字將上載至
青躍網站:teenskey.org/
文﹕黃熙麗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二十歲的天茵,每早等家傭帶女兒買菜,便拿起書本溫習,晚上七點去上學。
二十二歲的阿C,每早送女兒上學後才上學。
放學去接女兒放學,女兒睡了才開始做自己的功課。
我們永不知道,生命何時會突然甩個急彎,例如成為媽媽。
全港每年約有一千名「青少女」成為年輕媽媽,不時面對旁人質疑的目光。
但在年輕生子的標籤下,較少人看到的,是她們顧全學業、工作與育兒的努力。
她們是媽媽,也是青少女。
■檔案16
人物:7個年輕媽媽、青躍社工、理大師生、義工
挑戰目標:呈現年輕媽媽真實生活,對抗刻板印象
有困難不代表不開心
青少女發展網絡與理工大學合辦攝影展,希望「幫媽媽講自己的聲音」。由選照片、文字、展覽到海報設計,都有詢問媽媽們意見,展覽介紹也是出自媽媽手筆。當中有媽媽拍的照片,也有攝影師拍的,而天茵及阿C是主角之一。
這天由化妝潮流談到以Google自學當媽媽,滿是笑聲,也有講到「眼濕濕」時。
「她有權出生」
天茵意外懷孕時,儘管與男友早已認定對方,家人並不支持,曾有產前抑鬱,女兒成為生命支柱,「她有權出生」。
有了孩子,會想未來,於是想再進修,現在於大專修讀商科。「女兒是個責任,以前家裏不開心,我不想讓她重複我的生活。人們以為路已行歪了,沒法返轉頭,其實還有許多事可做。」她自言「好大脾氣」,但發誓不打女兒,「她還要假哭,要我倒過頭來哄她,因為她我學會百忍成金囉(笑)」。
儘管努力,但由家人到旁人的冷眼都讓她屈委。我問,當媽媽有哪些快樂的時候?天茵答:「當媽媽本身就是開心的。我們不是《天水圍的日與夜》那麼慘,不一定年輕當媽媽就是悲劇,像報紙上跳樓那些。是有好多困難,但不代表不開心。」她說,現在見到女兒跟傭人親近會傷心,「但我個女竟然令我有勇氣放下這些去讀書,以前一定想像不到」。
年齡不是衡量標準
二十二歲阿C的金句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她原本修讀時裝,休學往工作假期時懷孕,回港結婚。「還有一年就畢業,覺得好浪費,好想返學。」但因無人照顧女兒,到女兒上幼稚園才做到。「她上學,我都上學。」
年輕媽媽要兼顧及學業、工作不易,她問過女兒,晚一點來接你可以嗎?「本來她無事,但最近她常問我:『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遲來接我?』」她說來無奈:「因為其他媽媽大聲問她:咦,你最後一個走呀?令我的小朋友唔開心,但我無辦法。」
大家都是從零學起
她說,年紀不是衡量媽媽的標準:「每個人第一次做媽媽都是由零學習,不論你二十歲、三十歲都一樣,為什麼大家總會覺得我們不懂?」天茵則說:「我的太婆十九歲就生孩子。」
有份發起今次計劃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智達博士說,一眾媽媽先上一天手機攝影深造班,學用攝影、修圖軟件,再上門拍攝及做訪問,筆錄成文字,媽媽過目後才展出。「你看展覽用的是廣東話,是第一身講的,語言或許不是很靚,但好真。」
除了呈現媽媽的真實一面,展覽亦希望讓大家知道,不管上班、上學,年輕媽媽最需要的是託兒服務。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項目幹事易壁君說:「若媽媽想工作,無人幫忙照顧小朋友,其實好難,這就直接影響經濟狀况。就算伴侶工作支持家庭,媽媽想讀書,也要有託兒政策配合,否則要像阿C,等小朋友入學讀書,才能一起上學。」她指出,政府託兒所名額不足,「要排半年至一年才有位,一個月也要四至五千,私人託兒更要七至八千,難以負擔」。
香港年輕媽媽生活攝影展
日期:即日至6月27日
時間:上午9:00至晚上8:0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3樓
展覽完結後,相片及文字將上載至
青躍網站:teenskey.org/
文﹕黃熙麗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