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中市以藝術、建築和博物館知名,除了前往東海大學看由今年年屆百歲大壽的貝聿銘的路思義教堂、安藤忠雄的亞洲大學美術館外,位於市中心地段的台中國家歌劇院,也是集公共、藝術性和設計技術於一身的建築地標。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操刀,從設計競賽、試模、測試、施工至完成,花上逾十年時間,投入資源龐大,成果卻處處令人驚喜。「無論你身處建築物哪個角落,都可感受到聲音、空氣和光的流動。」建築師團隊與臺中市將一個最純粹的人文想法,從不可能變成可能。
早上十一時到達歌劇院,廣場已聚集了許多人,有人忙着自拍,有人靜待開館,想要親自體驗這幢採用了五十八組曲牆建構而成的流線新空間。台中歌劇院屬國際和島上藝術劇目的知名表演場,也是新地標,劇院每日設有三場公眾和學校導覽,細說設計背後的來龍去脈。參加者包括台中市市民、學生、日本和外地遊客。
公共空間體驗
建築物具日本設計思維,同時貼近台灣生活觸感,即使外形貌似外太空船,也不會讓人感到敬畏。曾獲得普立茲克獎的伊東豊雄,擅長尋找表達現實和虛幻間的世界,他認為建築、人和自然生態、社會間需要互相協調,即是一種獨特又柔軟的人文性格。知名作品包括仙台媒體中心、風之塔,在台灣的建築物還有高雄國家體育場、臺北文創大樓、台大社會科學院。伊東是在一次西班牙旅行中,得到了歌劇院的設計想法,希望無論是廣場、建築物本身都可以成為藝術與市民互動的公共地方。從廣場公園、大小劇院空間至天台空中花園,不同角落都可以透過建築,感受聲音、光和空氣流動,讓音樂家表演者有全新的表演和演繹可能性。
簡潔設計,白澄澄的詩意空間,台中歌劇院毫無疑問是「打卡」聖地。讓我另眼相看的,卻是建築師對於設計在地性的細心。其建築導覽團,每個義工介紹建築物時,會先準備照片、資料,再配合建築過程深入淺出地介紹。為了省下冷氣電費,避免財政負擔,設計巧妙地改用環保氣流調節和散熱裝置;牆上圓點是來自日本的隱性消防設備,讓室內保持優美曲線空間;二樓音樂廳,樓底高,屋頂開了一個天窗,讓日光悠悠地照入,與旁邊織布牆組成樹洞般的感覺。這些特製的布幕更由日本紡織設計師與台灣廠商合作,從挑選紗線、織布、試樣到製作,全是本地訂製。「布幕具備隔音功能,音樂廳的坐椅套也是訂製,確保室內音效水準、耐用度。」
不可能的任務
說起難度,最富挑戰性的,還是建築物本身。廣場左邊是一座高約三米的雕塑物體,見證歌劇院建築技術難關的曲牆模具,也是伊東豊雄給台中建築商的一份功課。「建築物曲牆就是設計成敗的關鍵,伊東說做不好試模,就無法蓋成歌劇院。因為這幢新形態建築,由立體三維面組成,概念抽象,卻要用不同網格技術,製作出層層堆出洞穴般的曲線空間。其製作費昂貴、技術高,讓不少建築工程商卻步。最後一家台中的公司試製成功,利用特殊工法搭建鋼筋成3D彎度,再注入40公分厚牆,為建築物提供垂直支撐和側面抗阻力。」為了紀念這些無名英雄,歌劇院二樓牆上,除了透光氣孔,還以建築工人頭部剪影製作的藝術裝置。當人人都在曲牆自拍時,不如走到這處,了解公共建築背後的真貌。
■INFO 台中國家歌劇院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開館時間:早上11:30至晚上10:00
查詢:www.npac-ntt.org
作者簡介﹕Ire Tsui (巧詩)(獨立藝術、設計生活編輯,Talking Hands 研究工作室發起人,hellotalkinghands@mail.com)
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