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大型企業海外併購備受當局關注,股債市場的投資者早已作好準備隨時「走鬼」,由近日安邦董事長吳小暉被爆出「不能履職」、內媒先後質疑海航是「誰的海航」、再較早前萬達收購金球獎製作公司疑似因監管機構干預而告吹、甚至2015年底復星董事長郭廣昌一度失蹤,種種事件都逐步令投資者對這批巨企失去信心,故昨日銀行全面排查的消息,只屬導火線。
基金經理:問集資用途 公司拒交代
有基金經理表示,昨日海航等債券的波動,除了有傳大銀行沽貨以降低風險敞口,其他機構投資者亦不放心,主要因這些企業的透明度低,一些簡單的資訊,例如海外收購的大方向及資金的用途也不願多披露,投資者買入它們的債券全因名氣,故一旦面對政策逆風,在缺乏基礎數據支持下,先行沽貨才較安全。
另有市場人士指,由於監管當局已明顯介入,日後這些企業向銀行借貸的難度可能增加,憂慮會影響資金鏈的運作,導致財務狀况變差,故債券的投資價值亦相對下降。但他認為,大如萬達等企業不會有償債問題,故債價大跌倒是吸納時機。
有分析員亦認為,是次監管風暴未必會再蔓延,一來因為「十九大」即將展開,中央未必想市場太波動。另一方面,中國金融市場近日不斷有好消息,包括A股「入摩」,債券通亦將啟動,中央未必想破壞近日的健康氣氛,影響外資對投資中國的興趣。
基金經理:問集資用途 公司拒交代
有基金經理表示,昨日海航等債券的波動,除了有傳大銀行沽貨以降低風險敞口,其他機構投資者亦不放心,主要因這些企業的透明度低,一些簡單的資訊,例如海外收購的大方向及資金的用途也不願多披露,投資者買入它們的債券全因名氣,故一旦面對政策逆風,在缺乏基礎數據支持下,先行沽貨才較安全。
另有市場人士指,由於監管當局已明顯介入,日後這些企業向銀行借貸的難度可能增加,憂慮會影響資金鏈的運作,導致財務狀况變差,故債券的投資價值亦相對下降。但他認為,大如萬達等企業不會有償債問題,故債價大跌倒是吸納時機。
有分析員亦認為,是次監管風暴未必會再蔓延,一來因為「十九大」即將展開,中央未必想市場太波動。另一方面,中國金融市場近日不斷有好消息,包括A股「入摩」,債券通亦將啟動,中央未必想破壞近日的健康氣氛,影響外資對投資中國的興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