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預審權成角力焦點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2日 06:35
2017年06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目前海外機構發行與內地股市掛鈎的產品,包括指數基金及衍生產品等,即使產品的上市或銷售地區不在中國,亦要先經過內地交易所審批。海外投資者均認為預審權是不合常理,因為會令機構失去發行及管理產品的自主性,且過程變得繁複及失去靈活性。


業界料沽空或買跌產品難放行

業內人士稱,中方所謂「不太放心」的金融產品,估計是一些較新興的產品,尤其是涉及沽空或買跌成分產品,例如槓桿及反向產品。但並非所有用作對冲的產品都不獲放行,例如中國對期貨產品已相當熟悉,接受程度也較大。


即使有預審權制度,海外不少買A股跌的產品,最著名的是現金交割的新加坡A50期貨。而美國上市的滬深300看跌ETF(CHAD)非真實持股,而是以報酬互換(return swap)方式運作,因此不用內地交易所審批。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