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帆川:新班子考驗?嚴選三大吸嬲政府部門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2日 06:35
2017年06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林鄭月娥新班子,想挽回港人信心殊不容易。回顧梁振英政府,在網上吸「嬲」無數,而數到吸嬲王者,則非以下3個政府決策局畧〞馫鶭搳C它們的惡行,分別是拉阿婆阿伯和無牌小販、懸掛颱風暴雨警告信號但無法令港人受惠,以及助長諸多深奧題目去考核小朋友。
朱婆婆賣1蚊紙皮被控事件,力壓「港版Celine Dion」與「炒貴刁」兩大要聞,獲得全城關注,並在傳媒與政黨出手下,迫使食環署再次跪低撤控。誠然,朱婆婆身世可憐,自力更生的香港精神也值得尊敬,市民如踴躍捐輸,能體現人間有情。但每每以大眾同情心,去凌駕政府部門的執法權,長遠來說未必是好事。
今時今日,食環署前線人員可謂動輒得咎。當事人一旦是長者,基本上已難以執法;而即使事主正值壯年,若然她哭聲淒厲,在圍觀者的手機鏡頭內呈現出寡不敵眾的態勢,執法者亦必然承受網絡公審。
對弱者一面倒溺愛,其實不見得是最好方案。長者推着滿車紙皮,在馬路上險象環生的場面,相信不少駕駛者都有切身體驗。對於弱勢,我們除了報以同情,是否也應該考慮社會秩序,保障大眾乃至弱者本身呢?許多急需協助的長者,抗拒綜援,會否也是公眾對「綜援養懶人」以及「自力更生最可敬」的輿論所造成呢?
另一個吸「嬲」部門,毫無疑問是天文台。以前,打風為了放假,是黃子華棟篤笑的素材,如今竟然成了一項使命。對於天文台警告信號的發出準則,網上偶有討論,但焦點往往被「落大雨都要返工返學」的怨氣所蓋過。在一片謾罵聲中,鮮見反駁天文台數據的理性討論。
數到嬲嬲之最,教育局當仁不讓。雖然教育局確實不濟,但有趣的是,由於教育制度屢遭詬病,以至漸漸出現矯枉過正的情况。其中一項歷久常新的網民熱話,就是所謂「騎呢」功課。老師要求學生寫字不寫出界,又或者補充練習題目出得難一點,只要家長覺得荒謬,拍張照片放上網就能成為話題。然而,畀「嬲嬲」者大概忽略了,自己童年時所做的許多功課,其實交給當時父母同樣是一籌莫展的。
網上「專家」大部分意見僅情緒宣泄
3個決策局和部門成為「嬲嬲」保證,令食環署前線人員執法壓力,或天文台掛風球的實際準則等資訊,被大幅度冲淡;而劍指相關部門的負面新聞,則大行其道,形成惡性循環。
網絡判官與日俱增,由去年迷你倉大火到底應否派消防員進入火場,到近來的曾燕紅老師應否在險境裏救人,網上都出現大批「專家」指手劃腳。那裏頭固然存在真知灼見,不幸是大部分意見的立論基礎薄弱,純粹是情緒宣泄。如果網民每每眾口一詞,便能左右傳媒報道取態,交織成輿論壓力,試問又有誰去指正網民群情洶湧的謬誤呢?
作者是記者
[陳帆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