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卓廷:答陳奕謙先生以偏概全的評論方式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0日 06:35
2017年06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陳奕謙先生在6月17日《明報》發表評論文章〈看了美國科米聽證會 不想回首香港UGL委員會〉(簡稱「文章」),分析美國前聯邦調查局長科米在參議院的作證過程,盛讚美國兩黨參議員問政質素,批評香港立法會UGL專責委員會「拖了又拖」、「毫無寸進」、「流於議員之間互相指摘」,「固然,建制與非建制派之間分歧甚深,但好地地一個專責委員會就要弄成這樣子嗎?」本人認為陳先生的立論方式以偏概全,無視香港政治制度的局限,無視問題的前因後果,然後作出不公允的結論,因此不得不回應。


須知道,所有問政或政策辯論方式,都受制於政治制度和議事規則。人所共知,香港立法會不是全面直選,建制派透過不公平的選舉制度,以少數得票獲得立法會多數議席,而特首和建制派議員的權力都是源自中央政府的「祝福」,因此成為互相支持甚至互相包庇的管治集團。因此,縱使UGL案性質非常嚴重,已公開的資料亦令人有強烈理據質疑梁振英涉貪,但建制派照樣可反對徹查事件。上述專責委員會,只是民主派議員堅持以少數人的呈請方式方能成立,但由於立法會組成的不公,建制派仍可壟斷委員會的大多數席位(建制佔7席、泛民佔4席)及主席職位(主席為謝偉俊),委員會亦無法獲得賦予「權力及特權條例」的相關權力,因此並無傳召證人或指令提交文件的權力。因此,委員會根本無從與民選的美國參議院聽證會相比。雖然專責委員會絕非陳先生所指的「好地地」,但我們幾名民主派議員仍希望盡最大努力調查事件,找出事實的真相。


專責委員會成立至今,總共召開了4次公開會議,首3次都是個別建制派議員(尤其周浩鼎),一反傳統不斷糾纏要求大幅修訂由立法會秘書處草擬的「主要研究範疇」文件,民主派的議員已多次批評有關做法嚴重妨礙委員會進度,要求周浩鼎勿再拖延。當時我們和大眾都無從得知原來周浩鼎提出的修訂版本其實源自梁振英。事件其後被揭發,建制派一直以閉門方式處理,直至周辭任委員後,在6月1日方同意以公開會議形式討論由主席謝偉俊決定的議程,即所謂「泄密事件」和「要求梁繼昌辭任委員」的提案。有關的議程明顯是建制派為「周浩鼎事件」轉移視線,民主派提出理據反駁,在陳先生的眼中就淪為「互相指摘」。


不論前因後果 誤導他人

陳先生無視周浩鼎疑串通梁振英干預調查的前因,忽略建制派委員轉移視線策略的後果,反而籠統地批評「建制與非建制派之間分歧甚深」,影響委員會的工作,彷彿是一名在香港過境旅客,對香港的政治制度和「周浩鼎事件」的來龍去脈毫不知情,然後從電視上看過美國的聽證會和專責委員會,就得出片面的印象。這樣不論前因後果、不分是非曲直、各打五十大板的評論方式,不單以偏概全,更會誤導他人。若市民信以為真,對委員會的工作不聞不問,就正中了梁振英和建制派的下懷,UGL事件將不斷被淡化,最終不了了之。這是香港人樂見的嗎?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林卓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