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惠嫻:A股縱入摩 被動買盤料不多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0日 06:35
2017年06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周大事莫過於A股第四度闖MSCI新興市場指數,歐洲時間20日便有結果。由於MSCI明晟曾提出修訂方案,中央在過去一年亦作出多項金融改革,令入選機會增加,但由於資本贖回、預先審批等限制仍然存在,故市場對A股晉身摩指的信心並非很大。


MSCI明晟曾提出修訂方案,把A股的納入數量由448隻減至169隻,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亦由1.1%降至0.5%,變相令A股晉身摩指機會增加。回顧2016年A股晉身摩指失敗歸咎3個問題:(1)投資額度及誇境資金流動限制;(2)停牌及復牌制度;(3)中國監管局要求對A股相關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限制。


停牌公司數目仍冠全球

一年後,隨着推行及改革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額度限制已改善,但QFII每月資本贖回不超過去年淨資產值20%的限制未解除。早前中央推行防止資本外流的措施亦進一步限制跨境資金流動。另外,中央已改革停牌機制,但目前A股停牌公司數目仍是全球最高,加上中央難以完全放棄A股產品的預先審批權。因此,市場估計A股成功入摩指的機會只是一半半。


筆者較樂觀,現時A股規模已達6.8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不少大型基金如摩根資產管理、聯博、富蘭克林鄧普頓、Vanguard、瑞銀等都曾表態支持MSCI納入A股,大大增加A股晉身摩指的勝算。然而,新修訂方案下,A股僅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約0.5%權重,即使獲納入,初期進入A股市場的被動基金買盤規模不大,市場估計只有數十億美元,故消息對中港兩地的資金流向影響不大,更多是在氣氛層面上的影響。當然,外資對A股市場的關注度將因此增加,長遠而言,有利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市場。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

[李惠嫻 嫻話股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