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早在古代已有監察制度,如戰國時期,「執法在旁,御史在後」的御史官就兼有監察職能。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張晉藩指,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給當代的監察制度與法制建設提供了歷史的經驗和借鑒。
隋唐形成法綱 明清完備
中紀委官網引述張晉藩的介紹指,中國監察制度形成於戰國、秦漢時期,產生了監察官的制度和名稱。秦滅6國後,郡設監察官郡御史。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是發展階段,唐朝《唐律疏議》和《唐六典》,為監察機關的設置、職掌以及監察官的活動提供了大綱大法,加上統治者頒發的有關詔令和專門監察法規,形成了較為嚴密的監察法網,宋、明、清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完備階段。監察權也從重視地方,到中央、地方全覆蓋,整個官僚制度逐步被納入監察範圍;同時實現立法、司法、行政、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等國家政務全覆蓋。
而民國時期全國最高監察機關是監察院,時至今日台灣仍設有監察院,不過也面臨廢除的爭議。
隋唐形成法綱 明清完備
中紀委官網引述張晉藩的介紹指,中國監察制度形成於戰國、秦漢時期,產生了監察官的制度和名稱。秦滅6國後,郡設監察官郡御史。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是發展階段,唐朝《唐律疏議》和《唐六典》,為監察機關的設置、職掌以及監察官的活動提供了大綱大法,加上統治者頒發的有關詔令和專門監察法規,形成了較為嚴密的監察法網,宋、明、清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完備階段。監察權也從重視地方,到中央、地方全覆蓋,整個官僚制度逐步被納入監察範圍;同時實現立法、司法、行政、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等國家政務全覆蓋。
而民國時期全國最高監察機關是監察院,時至今日台灣仍設有監察院,不過也面臨廢除的爭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