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辭工照顧語障兒 盼換一聲爸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8日 18:35
2017年06月18日 1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父親節快樂」,簡單一句話,對3歲男孩博博來說卻難過登天。博博兩歲時確診罕有的兒童言語失用症,雖然他會哭會鬧,但任由怎麼用力皺着眉,小嘴卻吐不出一個字。37歲父親阿偉沒放棄,兼教結他之餘,全力當「湊仔公」陪伴他學習,去年終聽到一聲「爸爸」。今天父親節,這個父親沒宏願,只望兒子快樂成長。


一年多前,阿偉獲醫生告知,博博有發育遲緩問題。其實阿偉早已察覺兒子10個月大時不懂爬,其他小孩一歲多已吱吱喳喳,博博卻不一樣。他與妻子本打算順其自然,卻沒想到是一種病。


神經失調 子患言語失用症

博博最終確診兒童言語失用症,去年9月上幼稚園後,翌月獲轉介至保良局「傲翔計劃」接受到校的學前康復服務,包括言語治療。協助他的言語治療師方貴瀚說,每千人僅一兩人患此病,原因是神經系統失調,致無法控制嘴唇和上下顎,而普遍患者理解及認知能力都不錯。


方貴瀚發現兩父子關係最親密,博博遇上困難時總第一時間找爸爸,遂以「爸爸」兩字作首個目標,逐步指導博博,如觸碰他的嘴唇着他合口發聲。


每日陪治療 聞「爸」心軟了

為照顧博博,本身為結他導師的阿偉轉當自由工作者,主要在家中教結他。妻子是公務員,阿偉主力照料博博日常生活,帶他上學、餵奶與換尿片。阿偉風雨不改陪伴博博到訓練中心治療,起初見他按指示嘗試發聲時,努力得連眉頭都皺起,開口卻是無聲。阿偉每日返家後都會教博博發聲,只盼換來一聲呼喚。


一個月後,如常在訓練中心練習發聲的一日,阿偉耳邊突然傳來兒子呼喚「爸爸」,他聽罷雙眼通紅,「心都軟了」。一切從「爸爸」開始,博博逐漸學懂說一些簡單詞,例如「波波」、「畀」及「擺」等,暫仍無法組織完整句子。


曾是爆粗band友 為人父變耐心

一臉慈父模樣的阿偉,笑稱自己曾是滿口髒話的「Band友」,成為人父後始變得有耐性。博博有口難言,平日通常靠叫嚷或用手指向某處,窮盡力氣表達心中所想,以往阿偉總是不明白,常忍不住發脾氣,但兩父子漸漸培養默契,熱愛音樂的阿偉亦有獨特育兒方式,曾嘗試播放重金屬音樂令博博靜下來。


今日父親節,阿偉只望兒子健康快樂成長,不要求他成績很好。前路不易走,阿偉樂觀面對,每次見博博進步,那怕只學懂說一個字,他都很感恩,「即使辛苦,但這一切都很值得,因為他是我的兒子」。


「爸爸、爸爸」,在隔壁房間玩耍的博博,不時騎着玩具車尋找父親蹤影,叫聲響徹訓練中心。「自從他學懂叫爸爸後,我終於明白為何有人說會很煩了。」阿偉說着,笑彎了眼。


明報記者 陳柔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