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倫敦格倫費爾大廈冲天大火焚燒逾24小時終在周四凌晨受控,可是民間怒火才剛點燃,要求追查人禍之聲不絕。外界矛頭指向大廈外牆去年維修後才添加的覆蓋物料,認為其造成的「煙囪效應」是火災一發不可收拾的一大元兇。專家估計全英最少3萬建築物使用類似物料。出事公屋的管理判上判,管理公司漠視居民投訴,亦令輿論矛頭指向市議會以至文翠珊政府。有輿論形容,這宗在英國最富裕地區發生如此慘劇,正是英國社會貧富懸殊的縮影。
全國3萬建築物響警號
當局昨日確認17人喪生,但坦言仍不知多少人失蹤,消防部門估計不會再找到生還者。有英國傳媒稱,死亡者恐以百計。
早在火災發生後不久,外界便開始質疑外牆覆蓋物料加劇火勢。《每日電訊報》指出,該種防雨和保溫覆蓋物料中間物料可燃,而當中的空氣流動可形成「煙囪效應」,令大火迅速向上蔓延(見圖)。曾任消防員的前警務及消防國務大臣潘寧(Mike Penning)亦認定覆蓋物料肇禍,呼籲加快緊急檢查。現任消防國務大臣赫德(Nick Hurd)表示,已開始檢查做過類似翻新的大廈。
這些外牆覆蓋物料號稱可防水隔熱和保溫,耐用環保,價格便宜,但早在1999年時,倫敦消防隊已向當局警告,建築規範對外牆覆蓋物料的指引「不足夠」。BBC指大廈所用的物料是所謂的「新鋁合成物」(ACM),由兩層鋁片夾着中間層,但中間層有兩款,一款是今次肇禍的聚乙烯版本,另一款是相對沒那麼易燃的礦質物料。法國、阿聯酋和澳洲都曾有採用這種覆蓋物料的高樓迅速着火案例。
大廈去年才新增外牆覆面,《獨立報》翻查文件,發現有可能是為了「美化大廈外觀」,配合周邊富裕區域才用。路透社引述計劃文件顯示,大廈維修時未有提到安全專家認為需要在這情况下用到的防火屏障,擁有該大廈的地方政府亦未能確認最終有否裝上防火屏障。
工黨議員怒轟政府「過失殺人」
在翻新前後,居民早投訴大廈存有風險,但負責管理涉事大廈的KCTMO未有理會。KCTMO前主席科爾-貝爾(Reg Kerr-Bell)稱,自己因安全憂慮在數年前請辭,他直斥事件是「醜聞」,自己準備跟國會議員會面。
出事的24層格倫費爾大廈雖是政府廉租屋,可是管理工作並非由肯辛頓-切爾西市政府負責,而是外判給KCTMO。該組織再僱用私人公司負責大廈管理和維修,在價低者得原則下,管理質素以至居民安全都無保障。
工黨國會議員拉米(David Lammy)有朋友居於肇事大廈20樓,至今仍然失蹤。他昨日怒言:「全國最富有的自治市竟然如此對待公民,這是業務過失致死(corporate manslaughter),應該有人被捕。這實在令人非常憤怒。」
(綜合報道)
全國3萬建築物響警號
當局昨日確認17人喪生,但坦言仍不知多少人失蹤,消防部門估計不會再找到生還者。有英國傳媒稱,死亡者恐以百計。
早在火災發生後不久,外界便開始質疑外牆覆蓋物料加劇火勢。《每日電訊報》指出,該種防雨和保溫覆蓋物料中間物料可燃,而當中的空氣流動可形成「煙囪效應」,令大火迅速向上蔓延(見圖)。曾任消防員的前警務及消防國務大臣潘寧(Mike Penning)亦認定覆蓋物料肇禍,呼籲加快緊急檢查。現任消防國務大臣赫德(Nick Hurd)表示,已開始檢查做過類似翻新的大廈。
這些外牆覆蓋物料號稱可防水隔熱和保溫,耐用環保,價格便宜,但早在1999年時,倫敦消防隊已向當局警告,建築規範對外牆覆蓋物料的指引「不足夠」。BBC指大廈所用的物料是所謂的「新鋁合成物」(ACM),由兩層鋁片夾着中間層,但中間層有兩款,一款是今次肇禍的聚乙烯版本,另一款是相對沒那麼易燃的礦質物料。法國、阿聯酋和澳洲都曾有採用這種覆蓋物料的高樓迅速着火案例。
大廈去年才新增外牆覆面,《獨立報》翻查文件,發現有可能是為了「美化大廈外觀」,配合周邊富裕區域才用。路透社引述計劃文件顯示,大廈維修時未有提到安全專家認為需要在這情况下用到的防火屏障,擁有該大廈的地方政府亦未能確認最終有否裝上防火屏障。
工黨議員怒轟政府「過失殺人」
在翻新前後,居民早投訴大廈存有風險,但負責管理涉事大廈的KCTMO未有理會。KCTMO前主席科爾-貝爾(Reg Kerr-Bell)稱,自己因安全憂慮在數年前請辭,他直斥事件是「醜聞」,自己準備跟國會議員會面。
出事的24層格倫費爾大廈雖是政府廉租屋,可是管理工作並非由肯辛頓-切爾西市政府負責,而是外判給KCTMO。該組織再僱用私人公司負責大廈管理和維修,在價低者得原則下,管理質素以至居民安全都無保障。
工黨國會議員拉米(David Lammy)有朋友居於肇事大廈20樓,至今仍然失蹤。他昨日怒言:「全國最富有的自治市竟然如此對待公民,這是業務過失致死(corporate manslaughter),應該有人被捕。這實在令人非常憤怒。」
(綜合報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