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香港民主自己爭 黏上台獨恐壞事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3日 06:35
2017年06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台灣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立委成立「台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下稱「連線」),邀請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出席「成立茶會」,時代力量主席聲稱,希望建立台港兩地議員交流的平台,然而「連線」成員主張修改《港澳關係條例》(下稱《港澳條例》)給予港人政治庇護、在立法院召開聽證會討論香港情况等,令人質疑「連線」有意介入香港事務,超越正常對等交流的界線。「自己民主自己爭」,香港民主運動必須與獨立思潮清晰切割,萬萬不能與台獨力量合流,更沒有理由讓外人利用香港撈「政治油水」。


深綠立委成立連線

推動立法干預港事

香港和台灣都有言論自由,民間交流只要不涉違法成分,當然無可厚非。每逢台灣大選,本港政黨人士也會赴台觀摩,拜訪各大政黨候選人的競選總部。不過這次「連線」邀請本港本土派和自決派議員赴會,本質明顯有別。首先,「連線」是由台灣立委成立,「茶會」舉行地點是立法院,明顯超出「民間交流」層次。其次,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形容,「連線」是一個跨黨派立委同好會,不過只消看看「連線」18名成員名單,已充分說明所謂「跨黨派立委」,實際全是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的深綠人士,國民黨和親民黨立委都沒有響應,突顯「連線」並非包羅不同政治光譜意見的議員聯盟,而是一個有明顯政治傾向的團體。本地政界人士若要跟台灣立委交流議政經驗,理應廣泛接觸不同派別,而非只與某一派系人士打交道,令人有結盟的聯想。


長期以來,台灣政界對香港事務並不特別關注,不管是陳水扁還是馬英九時代亦然。然而隨着蔡英文上台,台灣對港政策悄然起了變化。本港學者指出,現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幕僚認為,台港兩地可為「捍衛彼此共同的核心價值,如民主、自由、司法獨立等並肩而戰」。「連線」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黃國昌聲稱,成立「連線」是想邀集台灣跨黨派立委關注和支持香港爭取民主,讓兩地議員就青年事務、土地正義等公共政策交流云云,說得冠冕堂皇,可是細看「連線」成員的主張,卻令人不禁懷疑,所謂公共政策交流僅屬幌子,是在「掛羊頭賣狗肉」。


台灣媒體報道,「連線」除了關注香港民主,也會對香港重大政治事件發出聲明,未來目標之一是修訂《港澳條例》,讓港澳人士可以到台灣尋求政治庇護。時代力量立委兼「連線」成員高潞以用提出,未來可以參照美國國會聽證會的形式,在立法院就香港事務召開公聽會,必要時還可透過立法來給予協助,在港人遇到政治、司法打壓時,通過決議要求台北當局行動。凡此種種均顯示,「連線」推動的並非兩地議員對等交流,而是有實質的政治和立法行動,插手香港事務,遠遠超出分享民主化經驗。


港爭民主非爭獨立

目標迥異不能混淆

去年旺角暴亂,18歲少女李倩怡被控暴動罪,最終棄保潛逃。黃國昌確認李倩怡身處台灣,獲得人權組織照顧,惟同時又含糊地稱他「個人」不太清楚李倩怡的個案,避談時代力量有否協助。目前《港澳條例》提到,台灣當局對於「因為政治因素,以致安全及自由受緊急危害」的港澳居民,可以提供「必要援助」,可是有民進黨立委坦言,《港澳條例》未必適用於李倩怡,除了要證明香港審訊不公和黑箱作業,還要確定李倩怡是否符合「政治難民」資格,由於《難民法》仍在立法階段,現在李倩怡被捕,必然會被遣返。綜觀香港法院對佔領運動、旺角暴亂等案件的裁決,公平公正獲得普遍肯定。「連線」成員高談支持香港民主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卻未正視有人假借「人權」之名包庇本港潛逃通緝犯,實際是對香港法治的藐視。


《港澳條例》是台灣當局因應港澳回歸所制定,將港澳與大陸區分,以便與兩地維持緊密交往,惟同時也不將港澳視作「外國」,而是地位特殊的「第三地區」。台灣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港澳條例》,都不把大陸人士和港澳人士當作「外國人」,可是有深綠法律界人士聲稱,正是這一點令到大陸和香港民運人士難以被認定為「外國政治難民」,「正常情况下,中國與香港就屬 『外國』」,故此必須修訂這兩條條例。北京對於台獨力量透過修訂《港澳條例》推動「法理台獨」,肯定不會容忍。香港也要小心提防淪為別人的棋子。


2014年以前,香港民主運動從沒有扯上自決獨立,更不會被解讀為搞分離主義。應邀出席「連線」茶會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和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均稱,台港兩地都面對來自北京的壓力,所以應「互相扶持」,然而這根本混淆了雙方一大差異:面對北京,港人爭取的是民主,可是台灣深綠政客爭取的卻是台獨!抱着「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思維,與台獨力量打交道,實際只會幫倒忙,拖累香港民主運動,不利與港獨清晰切割。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