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科技獲利調整正常 大勢續向上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2日 06:35
2017年06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恒指升101點,國指則跌74點,本倉則升1.2%。上周焦點重新落在科技股身上,阿里巴巴在周四及周五舉行投資者大會,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公司預測,截至明年3月底的2018財年營收將增長45%到49%,雖然較2017年度的56%增長有所放緩,但卻遠勝市場預期,刺激股價周四急升13%,連帶騰訊(0700)亦向上突破,只是最終被恒指組合重整拖累而未能創新市新高。


阿里巴巴第四季業績令部分人感到憂慮,擔心增長動力無以為繼,故上周高增長指引一出,股價表現便如此激烈。阿里第四季(2017年3月底止季度)的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22%,但月活躍用戶只升7.3%,後者往往被視作領先指標。因此,阿里績後股價有所上升,但走勢以反覆來形容更為合適,並沒有像騰訊般強勢。


業務須轉變 突破用戶數「天花板」

但這裏有一個誤區,就是增長一定要依賴用戶數上升,這就好像零售企業增長一定要靠開分店,但同店銷售增長其實更為重要。事實上,全球互聯網巨頭在用戶數方面正面對天花板問題,例如facebook用戶已近20億,扣除中國及一些第三世界人口,未來增速肯定會放緩。大家不是不知這個問題,但都憧憬管理層可提升貨幣化能力來推動增長,就像零售企業透過提升產品組合、加價、更漂亮的裝修等,來吸引客戶消費提高業績。


券商上調阿里目標價至170美元

最終阿里給出本年度收入增長45%至49%的預測,較市場的預測高出9至13個百分點,顯示阿里對於由單純平台,轉變為大數據驅動、通過收集、循環以及應用大數據來幫助在線零售商,做好消費者全生命週期運營非常有信心。集團亦將兩個關鍵指標重新命名,分別是「年度活躍買家」變為「年度活躍消費者」,以此反映用戶對內容的消費增加;以及「在線營銷收入」改為「消費者管理收入」,以此反映阿里巴巴業務轉變為不只是一個營銷平台。


除了提升貨幣化能力外,集團亦會更積極外闖,目標是到2020年使GMV,從2016年的5470億美元增至1萬億美元,為全球20億消費者提供服務。


按近期美股的經驗,往往急升一天後,升勢仍會有餘未盡,例如獲軟銀入股後的Nvidia、亞馬遜等均如此,部分券商給予阿里的目標價,亦上調至170美元。只是上周五納指創新高後急回,所有科技股都受壓,大如蘋果亦跌4%,但相信只是正常獲利整固,也可能是階段性地轉炒落後,科技股大勢依然向上。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