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帶一路基建項目近年在資本市場佔一席位,並逐漸成熟至上市集資階段,然而中資企業在外地投資策略性基建,容易惹起「經濟殖民」的爭議。為與當地人民修補關係,將反對聲音降至最低,中資企業有意在適當時機將項目上市,成為公眾資產自由買賣。招商局港口(0144)在斯里蘭卡的投資項目及中交建(1800)的港口城都曾因示威而被迫停工,在上市的同時,選擇上市地點亦成為重要課題。
明報記者 余慕恩
中交建在斯里蘭卡的港口城項目總投資額達130億美元,現階段投放了約2.5億美元,填海造地及基礎建設總投資額約13億美元。港口城市包括金融中心、商場、碼頭及住宅,完工後預計可容納25萬人口。港口城兩年前曾因為政府換屆而停工,停工約1年後去年獲批復工,預計整個項目需時25年完成。
中交建斯里蘭卡港口城 料投資130億美元
科倫坡港口城計劃及發展總監Lim Kian Siew表示,現時正就二級工程尋找投資者,已經聯絡超過140名客戶,工程包括供水發電設施、興建輕軌等,又與銀行就貸款進行商討,暫時未決定貸款會否在國內進行。
中長期而言,Lim表示待個別項目完成後可發債融資,待時機成熟希望以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方式集資,「之後就可以自己滾下去」,選址在較成熟的資本市場,香港及新加坡在考慮之列,Lim坦言資金回籠需要約8至9年時間。
集裝箱碼頭上市 或成當地最大上市公司
港口城旁邊的集裝箱碼頭同樣為中國國企控制,目前是該國收費最貴的碼頭,招商局及斯里蘭卡政府分別有85%及15%股權,公司的業務發展總裁Tissa Wickramasinghe表示,碼頭將在短期內達到240萬個集裝箱最高總容量,希望未來可以進一步提高。
公司透露曾於1月份與幾間當地投行討論上市計劃,但未有具體時間表,若果成事,相信會是斯里蘭卡最大型上市公司,科倫坡交易所約300間上市公司的市值平均僅約數千萬美元左右。
Wickramasinghe坦言在業務未達最高容量時未必有需要上市,不過以緩和與民眾關係而言還是有其意義,他表示,未來碼頭進行自動化,所需要的人手將減少20%,即涉大約240名員工,為平衡項目創造就業的初衷,需要審慎考慮。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