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就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幕不久,在「一帶一路」必經的中東和中亞地區風雲突變,沙特等多國突然宣布與卡塔爾斷交,令中東局勢再度劍拔弩張;另一方面,在哈薩克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接納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世仇,也將會削弱該組織的凝聚力。特別是印度的加入,或多或少會稀釋中國在組織內的話事權,令中亞地區從此增加不安定因素。這兩件事的背後,分別有美國與俄羅斯的影子。
涉及中東斷交風波的多個國家,都與中國有密切的經貿聯繫。沙特常年是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伊朗則是中國進口石油第三大來源國,而卡塔爾是中國液化石油氣的第三大供應國。
斷交風波對華多重影響
自貿人幣結算首當其衝
蕞爾小國卡塔爾是最早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之一,還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被視為中國與中東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典範。卡塔爾國家元首塔米姆2014年訪華時,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兩國成為戰略伙伴。同年,兩國簽署350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工商銀行多哈分行成為中東首間人民幣結算銀行。卡塔爾主權投資基金已投資阿里巴巴、中信集團、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中資企業,還斥資6.16 億美元收購崇光百貨母公司利福國際近20%股份。中國亦在卡塔爾投資80億美元,參與當地建築、道路、港口、通訊設施等基建,並承建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足球場。
去年1月,習近平曾分別到訪沙特、埃及、伊朗3國,沙特國王今年3月訪華,兩國又簽訂總值650億美元的能源、金融等領域投資合作備忘錄。過去中國與各方交好的中立政策,在這場斷交風波中面臨考驗。
今次斷交風波的表面原因是沙特和伊朗的角力,但背後卻有美國的影子。就在事件爆發前不久,特朗普曾經訪問沙特,獲得上千億美元軍火訂單,更在演講中將矛頭指向伊朗,間接鼓勵沙特等國向卡塔爾發難。
中東除了是中國能源的主要來源地,也是中國增長最快的商品和服務市場,目前中國是阿拉伯世界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是9個阿拉伯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當阿拉伯國家彼此反目,相互封鎖,不僅中國與各國的雙邊合作面臨衝擊,中國從2004年起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沙特與卡塔爾皆為成員國)進行的自貿談判,剛恢復不久又面臨中斷危機。特別是,中國近年剛與沙特、卡塔爾、阿聯酋、伊朗等國達成了人民幣結算進口石油的協議,開始衝擊石油美元的固有地位。這場外交危機,不僅危及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和商業佈局,也影響中國的能源安全,更會對剛剛開始的人民幣石油結算形成巨大挑戰,長遠更加重了「一帶一路」的安全成本。
俄拉印度入上合組織
削弱中國中亞影響力
另一邊廂,上海合作組織首次擴大,就吸納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世仇國家,反映了中俄之間在中亞的博弈加劇。上合組織除中俄之外的4個中亞國家,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這裏原來是俄羅斯後院。近年隨着政經實力的此消彼長,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日增。上海合作組織是首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也是習近平2013年在哈薩克首度提出。對此,俄羅斯一直有很大戒心。
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充中,中方原本支持已申請10多年的巴基斯坦入會,但俄羅斯出於制衡中國的考量,堅持要把本來意願不高的印度強拉入會。如此一來,上合組織恐會變質,給中國在中亞推動「一帶」倡議造成新的阻礙。
上合組織的前身就是中俄與中亞國家在解決邊界糾紛後建立起的一個邊境地區信任機制,其入會準則就規定,成員國之間不應有領土糾紛。現在不僅印巴之間有長達70年的克什米爾紛爭懸案,是打過多場戰爭的宿敵,中印邊界也有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糾紛未解。由於中方在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核供應國集團問題上態度消極,印度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很抗拒,未派團出席上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中印之間不僅遠未建立戰略互信,而且還有很深的敵意。
所以,印巴同時加入上合組織,表面看擴大了該組織的版圖和體量,到頭來,卻可能把該組織變成一個爭執不斷的鬆散組織,凝聚力大大削弱。而印巴兩國的加入,亦會把南亞的地區衝突因素引入中亞,令當地局勢複雜化,給「一帶一路」規劃的推動帶來新的阻礙。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涉及中東斷交風波的多個國家,都與中國有密切的經貿聯繫。沙特常年是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伊朗則是中國進口石油第三大來源國,而卡塔爾是中國液化石油氣的第三大供應國。
斷交風波對華多重影響
自貿人幣結算首當其衝
蕞爾小國卡塔爾是最早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之一,還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被視為中國與中東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典範。卡塔爾國家元首塔米姆2014年訪華時,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兩國成為戰略伙伴。同年,兩國簽署350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工商銀行多哈分行成為中東首間人民幣結算銀行。卡塔爾主權投資基金已投資阿里巴巴、中信集團、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中資企業,還斥資6.16 億美元收購崇光百貨母公司利福國際近20%股份。中國亦在卡塔爾投資80億美元,參與當地建築、道路、港口、通訊設施等基建,並承建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足球場。
去年1月,習近平曾分別到訪沙特、埃及、伊朗3國,沙特國王今年3月訪華,兩國又簽訂總值650億美元的能源、金融等領域投資合作備忘錄。過去中國與各方交好的中立政策,在這場斷交風波中面臨考驗。
今次斷交風波的表面原因是沙特和伊朗的角力,但背後卻有美國的影子。就在事件爆發前不久,特朗普曾經訪問沙特,獲得上千億美元軍火訂單,更在演講中將矛頭指向伊朗,間接鼓勵沙特等國向卡塔爾發難。
中東除了是中國能源的主要來源地,也是中國增長最快的商品和服務市場,目前中國是阿拉伯世界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是9個阿拉伯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當阿拉伯國家彼此反目,相互封鎖,不僅中國與各國的雙邊合作面臨衝擊,中國從2004年起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沙特與卡塔爾皆為成員國)進行的自貿談判,剛恢復不久又面臨中斷危機。特別是,中國近年剛與沙特、卡塔爾、阿聯酋、伊朗等國達成了人民幣結算進口石油的協議,開始衝擊石油美元的固有地位。這場外交危機,不僅危及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和商業佈局,也影響中國的能源安全,更會對剛剛開始的人民幣石油結算形成巨大挑戰,長遠更加重了「一帶一路」的安全成本。
俄拉印度入上合組織
削弱中國中亞影響力
另一邊廂,上海合作組織首次擴大,就吸納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世仇國家,反映了中俄之間在中亞的博弈加劇。上合組織除中俄之外的4個中亞國家,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這裏原來是俄羅斯後院。近年隨着政經實力的此消彼長,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日增。上海合作組織是首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也是習近平2013年在哈薩克首度提出。對此,俄羅斯一直有很大戒心。
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充中,中方原本支持已申請10多年的巴基斯坦入會,但俄羅斯出於制衡中國的考量,堅持要把本來意願不高的印度強拉入會。如此一來,上合組織恐會變質,給中國在中亞推動「一帶」倡議造成新的阻礙。
上合組織的前身就是中俄與中亞國家在解決邊界糾紛後建立起的一個邊境地區信任機制,其入會準則就規定,成員國之間不應有領土糾紛。現在不僅印巴之間有長達70年的克什米爾紛爭懸案,是打過多場戰爭的宿敵,中印邊界也有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糾紛未解。由於中方在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核供應國集團問題上態度消極,印度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很抗拒,未派團出席上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中印之間不僅遠未建立戰略互信,而且還有很深的敵意。
所以,印巴同時加入上合組織,表面看擴大了該組織的版圖和體量,到頭來,卻可能把該組織變成一個爭執不斷的鬆散組織,凝聚力大大削弱。而印巴兩國的加入,亦會把南亞的地區衝突因素引入中亞,令當地局勢複雜化,給「一帶一路」規劃的推動帶來新的阻礙。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