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國華:聯繫匯率、美元與人民幣的角力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0日 06:35
2017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各種制度,包括一國兩制,均需要得到國際認可才能持續實施。除了一國兩制,香港另一最需要得到國際認可的制度,便是聯繫匯率制度。


1983年,筆者創立了經緯顧問研究公司,並且組織一批香港金融專家,包括饒餘慶教授、John Greenwood等。當時香港面對港元危機,港幣大跌,突然間所有超市的貨物也被搶購清光。後來,Greenwood先生與時任財政司彭勵治溝通多次,饒餘慶教授跟我談過,又與北京新華社溝通,結果港府宣布實施聯繫匯率。


談到聯繫匯率制度,便不能不提到美元與人民幣的角力。


在二戰後奠定美元地位的是「懷特計劃」。1944年二戰結束前夕,各個盟國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了貨幣及金融會議。會議中採納了美國財政部時任助理部長哈里懷特(Harry White)所提出的方案,將美元採納為全球結算貨幣。因此美國聯儲局也變相成為世界結算的中央銀行。


美元至1971年8月15日結束黃金掛鈎,原因之一是黃金的儲備量和生產量已不足以承載全世界的經濟活動,更重要的是美國開始轉移用第二個方向來控制全球。正因石油是關鍵,故此能理解何以近數十年幾乎所有戰爭也發生在石油產地——中東。


然而,「石油美元」也靠着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美元才那麼強硬。但接着下去是怎麼樣呢?隨着人民幣一直上升、中國一路強大,現時估計2022至2030年中國將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經濟實體。由此,美國十分緊張「一帶一路」,因美國意識到「一帶一路」將令人民幣與美元爭奪世界結算貨幣的地位。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彭明軒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葉國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