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鄭立:今年七一遊行需額外注意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0日 06:35
2017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參加七一遊行,有很多的理由。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那當年50萬人當中,會把這看成一種義務或者使命的人,也就是之後十幾年都會參與的人,不可能多過30%。而大部分人都是因為相信七一遊行能夠滿足他們在當時短期的需要才參加的。也就是說,他們參與七一遊行是因為能有一些可見的進展。例如2003年時,大家參與遊行,是因為認為七一遊行能夠阻止23條以及令董建華下台。而這也成為了事實,這令大家感到十分滿意。


七一遊行有現實政治目的

那些靠義務感和使命感的人,也不是一種無限的資源。事實上,不論是他們的心力,以及他們的捐款,雖然很多人都未必察覺,但其實還是一種有限資源。也就是說很可能會在某天因為消耗殆盡而枯竭。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沒有像2003年大部分人一樣都只是為了立即的效果,但是他們大部分還是追求中長期的效果,可能是相信5年、10年會有效,大不了20年有效。如果你說七一遊行最終只是道德感召,沒有效也沒關係,或者那個效果要100年之後才會出來,很多人就會覺得不值得這樣花自己的假期、心力和體力下去,而從這個遊行中退出。


畢竟七一遊行並不是聖地朝聖,它終究不是為了一些無法證明的人間外世界的事情或者神的恩寵,它本質上是有現實政治目的。七一遊行的真正意義,在於對於執政者構成壓力、威脅或羞辱,使其讓步。不論是反對23條,或者是令董建華下台,或者是爭取2012年普選、2017年普選,都是建基於七一能夠構成壓力以達成這些為前提。但是,去到今天,普選的希望基本上已幻滅。2017年的特首選舉已顯示,北京基本上已無視了香港的民意,遊行並不能動搖她半分。那麼,七一遊行愈來愈顯示參與遊行其實並不會構成任何壓力。


梁振英下台了,換上了林鄭月娥,所以之後5年我們的主題就是要林鄭下台,然後再換第三個本質相似的人,然後再下5年再要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