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庭輝:悼念六四活動怎會沒特殊性的政治考慮?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0日 06:35
2017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稍早前中大學者陳健民表示,他悼念六四,不僅是基於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而是出於維護普世價值的考慮。這種嘗試超越族群認同和民族認同的思維當然值得尊重,但從實際的操作來看,這種思維並未成為香港推動悼念六四的主要精神支柱。正因如此,香港在近年才爆發有關應否悼念的爭議。


悼六四者有特殊政治考慮身分認同

簡單來說,我們並不需要否定昔日中共派遣軍隊入城屠殺手無寸鐵的示威者的暴行,亦不用刻意貶低悼念六四的意義,但時至今日,地球村其他角落也曾不幸發生過程度相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暴行,例如1990年代米洛舍維奇在巴爾幹半島發動種族清洗(南斯拉夫內戰)、2000年代在蘇丹爆發的種族滅絕(達爾富爾戰爭)、由2011年持續至今的敘利亞內戰等,當中不但成千上萬被無辜殺害的人迄今仍未得到平反,而且惡名昭彰的暴行有延續下去的迹象。然而,在香港,要好像悼念六四般情感動員一大群人上街譴責其他地區發生的暴行,以及聲援當中的無辜受害者是天方夜譚的事情(最少至今仍未出現過如此情景)。由此可見,悼念六四的參與者或有意識、或不經意地加入了特殊性的政治考慮或甎M身分認同。


相信不用長篇大論去解釋,不少港人也知道支聯會主辦的六四悼念活動年復一年地把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綑綁在一起。這便是其中一種特殊性的政治考慮或甎M身分認同:參與者年復一年地到維園悼念六四是由愛國情操推動的,因為他們忠於自己的中國人身分,所以他們決定每年一度走出來規勸國家不能迴避過往的錯誤和歷史責任。他們亦希望繼承八九民運人士推動國家發展的精神,與此同時,他們認為若然中國的政體不邁向民主化,平反六四終究無望,所以他們提倡建設民主中國。


但不欲受傳統忠君愛國思想枷鎖的人多少對支聯會主辦的六四悼念活動存有負面的觀感。這個問題不是傳統悼念六四活動參與者大肆批評現時年輕人缺乏道德承擔便可解決得了的。其實,近日特首梁振英也加入批評部分人因否定中國人身分而不悼念六四的行列(諷刺的是,那為何他又不悼念呢?),難道這便可令那些批評對象首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