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帆川﹕性感女扮遇劫2日1宗 邊個又鬧又要like?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8日 06:35
2017年06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藝人林雅詩在馬來西亞街頭直播期間遇劫、熱褲少女在候車處遭大漢擄上貨車……以上短片,過去一周在facebook熱傳,但皆被揭發是炒作。如果讀者僅對這些消息一笑置之,恐怕低估了假新聞的驚人威力。


所謂炒作,早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已經出現。那時我們稱之為「造新聞」,屬明星專利。一般認為,明星為博出位,常故意策劃有叫座力的新聞,例如醜聞或戀愛異動等消息,刻意供傳媒報道。在整個產業鏈裏,明星博見報,傳媒爭收視,讀者樂在其中,唯獨犧牲了真相。


來到社交媒體年代,即使是寂寂無聞的個人與團體,想造新聞,也非天方夜譚,甚至不用再跟傳媒「夾料」。只要揑造的事件夠搶眼,在網上瘋傳一番,傳媒自然搶先報道,宣傳威力一發不可收拾。


有趣的是,讀者對於傳統媒體的報道,多抱持懷疑態度,金句如「報紙佬又作新聞」、「記者左抄右抄又收工」等,見諸各大媒體的網上留言區。然而,大眾對於未經證實的網絡片段和消息,一直深信不疑。所謂「有片有真相」,只要流傳的片段模擬出手機偷拍效果,質素愈低,公信力反而愈高。


類似的炒作短片,不時在網上瘋傳,例如7年前的「谷胸港女數臭男友」、4年前由新晉導演何冠寰上載的美少女求救片等。無數人受騙,但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一次又一次地中伏。有時並非短片天衣無縫,而是網民根本不在意真假。


如對假新聞不警惕 便易遭誤導

在美國創立多個假新聞網站的Jestin Coler,最近接受網媒訪問時表示,假新聞盛行已久,直至它影響到美國大選,才引起關注。他說,當網民分享一段內容出去,往往不問真假,由立場和情緒主導。據其經驗,在網上最受歡迎的題材,並非搞笑和色情,而是憤怒和恐慌。觀乎香港熱傳的炒作片,應驗了他的說法。


可惜,熱中於炒作片的,不止網民。翻查發布「綁架少女」短片的製作公司facebook專頁,原來一直有散佈類似短片,包括男女在後樓梯瘋狂親熱,以及一段同樣在最近瘋傳的「熱褲女趕走MK仔」。到底這段片孰真孰假?非常可疑,但已經有傳媒對其大肆報道,賺取極高點擊率。


對於假新聞、炒作片,如果不時刻保持警惕,便輕易遭有心人誤導。以剛過去的六四紀念為例,今天已經廣泛流傳「當年無死人」的論調。設若有偽冒軍人受訪片段流出,繪影繪聲直指六四真相竟是解放軍拯救莘莘學子,即使假片段一時三刻被傳媒和專家證偽,但善忘的公眾與立場先決的網民,久而久之或許會將假片段當成有力證據。


假新聞改寫了美國歷史,若我們仍然對網絡假消息照單全收,先like後鬧,傳媒恐怕亦會推波助瀾,將點擊率連同假新聞一起推向高峰。


作者是記者

[陳帆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