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onfluence•20+展覽 紡傳統 織未來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8日 18:35
2017年06月08日 18: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自古代起,當人類學會如何養蠶螺絲、織造絲綢來製作衣裳後,布匹就成了最日常不過的物件,除了解決人們蔽體的需要外,還有着記載文化進程的重要作用。布料的紡織技術與運用方法正好說明社會的演變情况,看似平凡不過的布匹有其深刻的價值。
兩位本地設計師曾思朗和吳燕玲在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的「Confluence • 20+」展覽中,同樣用上布料為主題,一位渴望延續傳統布藝精髓,另一位則發掘布料科技化的可能性,兩個截然不同的想法,湊巧以布為軸心,編織出各自的旅程。
這次的巡迴展覧,展示了香港多位設計師匠心獨運的視野。繼2010年上海世博「香港:創意生態–商機、生活、創意」和2012年的「創意生態+」,「Confluence • 20+」是展示香港創意生態系列展覽的第三部曲,繼續宣揚香港設計界的創新活力,銳意展現本地多元共生、互為激發的創意生態。展覽中的二十個跨界合作項目,糅合本地資源與國際視野,立體呈現了香港設計師的創意實力。
古法紡織 機械難取代
以香港為中心點,不斷鑽研東南亞各地古法紡織的曾思朗(Sharon)(1a),除了擁有自己的時裝品牌外,亦曾參與trend forcasting的工作,經常發掘新興的流行文化,愈是深入了解,愈讓她明白到「潮流」是為了迎合消費者而出現的產物,「我並不是要否定潮流,這有着代表人類進化的元素,仍有它的存在價值,只是在這個層面上,人們需要付出很多代價,犧牲一些文化來推進演變,我希望能延續這些工藝與文化。」Sharon指出,布料和織物在不少少數民族中有着記載歷史的意義,是一種身分象徵,例如苗族,絕大部分族人都不懂書寫文字,靠着紡織的圖案,記錄他們的故事。他們用很簡單的工具,一支錐子加一個木桶,單靠人手就做出織褶和雙面刺繡的百褶裙,製作一條裙平均需時兩個月。另外,印尼的蠟染batik工藝亦需要經過多次反覆的上蠟、燙煮過程,還有天然漂色及絞染的孟加拉絲綢及棉布,每個步驟都要人手處理,這些工藝難以用機械代替。如此吃力不討好的工藝製作,在講求高速生產的時代,紡織業界不少早已使用機械,但Sharon仍堅持保育與推廣,無非不想工藝沒落,「傳統與未來並非不能結合,我正在策劃一個網上平台,介紹幾十個不同少數民族的手工文化,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世界上還有一些人不計較利益,只為保留傳統在努力。」
布料結合機械科技 成互動裝置
另一邊廂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的吳燕玲(Elaine)(2a),創立了The Fabrick Lab,研發智能布料的潛能。《有線英國》(Wired UK)稱譽她為「創作物料的速度比樹木生長更快的華裔設計師」。Elaine將反傳統的物料例如光纖、魚絲等織入布料中,創造出高科技的感應物料,可因應外界刺激而產生互動。她更利用電子、電路和電腦程式等,製作出能模擬生物反應的布料。這次展覽她一口氣製作了三個裝置,乍看下實在難以想像是布料製作而成,其靈感源自sea worm的Sensus,由數組互動吊燈裝置組成,能夠感應觀眾的活動而改變形態。Sensus內藏機械臂,由感測器控制活動,Elaine與設計師、機械工程師和紡織布料編程員合作,將傳統紡織品與創新機械科技結合。此裝置就像一頭科幻生物般,會因應人流遠近而改變形態和亮度。Elaine一直希望打破大眾對紡織品或布料的既定印象,「Textile總是予人與衣服掛鈎的感覺,事實上布料有很大的可能性,可用在建築、室內設計上,我希望展示出它的可能性。」糅合電子科技,Elaine說日後這項技術最大機會應用到智能家具中,「紡織品是很人性化的事物,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態,重新構成一些外形,甚至能兼具功能性。」如此集合高科技智能於一身的設計,想必她定會使用機械編織製作?非也,懂得手工編織技術的Elaine,有着一份使命感,「我的工作坊在山東貴州有着一個團隊,專門製作手工紡織,會定期互相交流,這是一份需要傳承下去的工藝。」
一匹布,變化的可能性相當大,可以做衣服、家具、製智能物料等,經由不同的人裁剪下生出獨特的模樣。但無論是傳統也好,未來發展也好,編織出來的故事其實也同樣吸引。
■香港「Confluence • 20+」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6月28日
地點:香港大會堂低座一樓展覽廳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在展覽期間,Sharon會同場舉辦設計分享及示範,以及邀請來自印尼的蠟染工匠獻技,指導印尼蠟染工作坊。合共3場,內容相同,適合初學者。工作坊參加者須先出席當天的設計分享。
日期:2017年6月17日(周六)
第一場 設計分享:下午12:00-12:45
工作坊:下午 12:45-2:00
第二場 設計分享:下午2:15-3:00
工作坊:下午3:00-4:15
第三場 設計分享:下午4:30-5:15
工作坊:下午5:15-6:30
語言︰粵語,輔以英語
名額︰分享會每場50人,工作坊每場20人
報名詳情請瀏覽︰www.confluence20.hk
文﹕葉伊霖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統籌﹕John Wan 
編輯﹕沈燕媚
美術﹕明報美術組
lifestyl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