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菜鳥網絡」和「順豐速運」在上周末掐了一架。前者是內地最大的物流及供應鏈平台,後者是A股市值最大的快遞物流企業。
爭端在6月1日爆發。「菜鳥」指摘「順豐」關閉資料界面,並停止給所有淘寶平台上的包裹回傳物流資訊。「順豐」則反指「阿里系」平台已將其從物流選項中剔除,「菜鳥」同時封殺協力廠商平台界面。
拋開到底誰先發難的「羅生門」不談,這場快遞業的風波焦點十分清晰,那就是物流資料。在完成了全國物流網點佈局、借殼上市等一系列資源配置之後,以「順豐」、「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為代表的內地快遞企業已進入爭奪資料資源的時代。
《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內地快遞業務量2017年預計將完成423億件。如此龐大的快遞業務量,將形成巨大的快遞資料庫。馬雲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曾表示,未來物流背後的支撐是資料流程,真正的物流一定是資料的物流。而「順豐」在回應「菜鳥」的聲明中,也將物流資料上升到「核心競爭力」的高度。
「菜鳥」和「順豐」爭奪的顯然是未來,是未來5年甚至10年內地快遞業的市場話語權。這將是一個「一天10億個包裹」(馬雲語)的市場。
而在物流鏈的兩端,連接着的是生產和消費。通過對海量物流資料的挖掘和分析,互聯網銷售平台將獲得更加合理的分倉、備貨、庫存管理,進而調整行銷策略,優化產品運營。換言之,誰佔有更多的資料,誰便擁有更高的效率,從而佔得市場先機。
互聯網企業的戰略之役
站在「阿里巴巴」肩膀上的「菜鳥網絡」,試圖跨越平台整合物流資料。早已進軍電商零售和智慧快遞櫃業務的「順豐」,也希望打通線上線下的經脈。物流資料之爭的背後,更是互聯網企業的戰略之役。
雖說「大資料」時代的要義是共用和共贏,但當資料的商業價值被充分認識,進而成為產業升級換代的「金鑰」時,捍衛和控制成為了商業博弈的優先選項。「菜鳥」、「順豐」之爭,為人們觀察內地快遞業的未來容貌撕開了一道口子。
隨着「騰訊」、「京東」、「美團」、「網易」紛紛站在「順豐」一邊,這場數據爭奪戰的硝煙已從「雲端」瀰漫開來。此次事件或將成為內地快遞企業與互聯網零售平台從無差別合作走向「選邊站隊」的分水嶺。
在國家郵政局以「講政治顧大局」為出發點的調停下,「菜鳥」和「順豐」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資料傳輸。短短60個小時,矛盾雙方從互懟到握手,讓這場數據之爭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內地快遞業圍繞資源與資料的爭奪才剛剛開始。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歐陽五]
爭端在6月1日爆發。「菜鳥」指摘「順豐」關閉資料界面,並停止給所有淘寶平台上的包裹回傳物流資訊。「順豐」則反指「阿里系」平台已將其從物流選項中剔除,「菜鳥」同時封殺協力廠商平台界面。
拋開到底誰先發難的「羅生門」不談,這場快遞業的風波焦點十分清晰,那就是物流資料。在完成了全國物流網點佈局、借殼上市等一系列資源配置之後,以「順豐」、「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為代表的內地快遞企業已進入爭奪資料資源的時代。
《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內地快遞業務量2017年預計將完成423億件。如此龐大的快遞業務量,將形成巨大的快遞資料庫。馬雲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曾表示,未來物流背後的支撐是資料流程,真正的物流一定是資料的物流。而「順豐」在回應「菜鳥」的聲明中,也將物流資料上升到「核心競爭力」的高度。
「菜鳥」和「順豐」爭奪的顯然是未來,是未來5年甚至10年內地快遞業的市場話語權。這將是一個「一天10億個包裹」(馬雲語)的市場。
而在物流鏈的兩端,連接着的是生產和消費。通過對海量物流資料的挖掘和分析,互聯網銷售平台將獲得更加合理的分倉、備貨、庫存管理,進而調整行銷策略,優化產品運營。換言之,誰佔有更多的資料,誰便擁有更高的效率,從而佔得市場先機。
互聯網企業的戰略之役
站在「阿里巴巴」肩膀上的「菜鳥網絡」,試圖跨越平台整合物流資料。早已進軍電商零售和智慧快遞櫃業務的「順豐」,也希望打通線上線下的經脈。物流資料之爭的背後,更是互聯網企業的戰略之役。
雖說「大資料」時代的要義是共用和共贏,但當資料的商業價值被充分認識,進而成為產業升級換代的「金鑰」時,捍衛和控制成為了商業博弈的優先選項。「菜鳥」、「順豐」之爭,為人們觀察內地快遞業的未來容貌撕開了一道口子。
隨着「騰訊」、「京東」、「美團」、「網易」紛紛站在「順豐」一邊,這場數據爭奪戰的硝煙已從「雲端」瀰漫開來。此次事件或將成為內地快遞企業與互聯網零售平台從無差別合作走向「選邊站隊」的分水嶺。
在國家郵政局以「講政治顧大局」為出發點的調停下,「菜鳥」和「順豐」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資料傳輸。短短60個小時,矛盾雙方從互懟到握手,讓這場數據之爭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內地快遞業圍繞資源與資料的爭奪才剛剛開始。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歐陽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