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台灣多山面海,所以高山上的土石以及低地的海水一向問題重重,最近時值端午節,山海問題就一起爆發,顯露出台灣山海問題的嚴重。
首先來說台灣的山,台灣東部地勢高聳,今年端午節由於東部雨勢不斷,所以東部的高山落石不斷,台灣最難走的蘇花公路在宜蘭蘇澳間就發生大規模的落石,使得蘇花公路為之中斷。由於今年的端午乃是4天連假,所以台灣各地的家庭都駕車、騎重型機車,或乘遊覽車到花蓮台東遊玩。估計各種車輛至少有千輛,不下萬人。於是一旦蘇花公路中斷,那麼多滯留在花蓮台東的車與人要如何離去,遂成了巨大的難題。連續假期的車潮人潮,碰到蘇花公路中斷,這可是台灣的首次。
蘇花公路中斷 交通大亂
於是5月30日在連假的最後一天,台灣遂出現少見的陸海大動員,蘇花公路只開放兩小時,讓極少車輛通行;另外則是鐵路開了許多加班車,疏散旅客;以前從未見過的,乃是台灣到花蓮有航運,但航運很少人使用,這次也派上用途,一共開了3個海上航班,將300多輛遊覽車及1000多名旅客運送到台灣北部的蘇澳及基隆,但最多車輛及旅客,則是改走台灣的南迴公路。台灣從蘇澳到花蓮只有200公里,但走南迴公路,則是由花蓮到台東,再從台東到高雄屏東,然後再走台灣的南北高速公路,繞了台灣一大圈,路程將近1000公里。蘇花公路的中斷,影響之大由此可見。這也顯示出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交通是如何的不便。這次蘇花公路中斷是大型崩塌,要把路全面修好,估計要5個月,這5個月將是東部交通的黑暗期!
最近除了台灣端午節連假及蘇花公路中斷引發的交通大亂,暴露了台灣山地問題的嚴重外,另外則是就在同時,世界的新聞報道,也引發了台灣的海洋問題,一個是台灣的台灣海洋已嚴重的被垃圾污染;另一個則是由於海平面不斷升高,台灣的海岸線已快速後退,意謂着台灣已有許多地方正在沉入海水中,台灣的面積已在縮小。
就在5月底,世界非營利組織「海洋清潔」基金會發布了報告,宣稱近年來海洋已被廢棄物,特別是塑膠廢棄物嚴重污染。由於媒體的報道,台灣海洋的污染問題也隨之浮上枱面。
根據學者的研究,台灣主島和離島由於沿岸流和季風的影響,已成為東亞與南亞的海洋垃圾攔截網,全島海岸線已被180萬噸海洋垃圾所包圍。既有外地的垃圾,也有台灣自產的垃圾。台灣海岸線每公尺就有0.7公斤垃圾,台灣的海岸有各種木條、漂流木,以及形形色色的垃圾,特別是每年5、6月間,台灣南部海域,到處都是養蚵棚架所用的保麗龍(即發泡膠)廢棄物,這些保麗龍被海水及海風吹打,都成了白色碎片,在各地海岸堆積,成了所謂的「五月雪」奇觀。至於台灣的三大離島如澎湖、金門、馬祖則是垃圾的重災區,除了有台灣的垃圾外,每年還有從大陸漂來的1800噸各種垃圾。台灣的海灘有許多風景地點,例如澎湖有藍洞、馬祖有藍眼淚,但這些景點,早已被垃圾覆蓋包圍。台灣已成了亞洲著名的垃圾之島。近代海洋環境專家早已指出,海洋垃圾隨着洋流而移動,在五大洋已形成「垃圾渦流區」,而且許多塑膠垃圾在海水中變成碎片,成了海水中的塑膠濃湯,這些塑膠碎片已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許多魚類、海龜、鯨豚都因為吃了這些塑膠垃圾而死亡。台灣海岸就多次發現這種垃圾致死的大型魚類。
海岸線後退 台面積縮小問題浮現
除了海洋垃圾外,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會退出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於是地球暖化、海平面升高的問題又再出現。很自然的,台灣北部桃園、宜蘭、花蓮,以及中南部的雲林、台南、嘉義、高雄等地的海岸線後退,台灣面積縮小的問題遂開始浮現。
台灣的地質有許多屬於沉降海岸,例如高雄的茄萣海岸線近年來就退縮了75公尺到上百公尺,原來的沙灘已經消失;高雄市內的旗津地區也退縮了20公尺;台南的黃金海岸已後退了100多公尺;至於南部的曾文溪出海口則退縮了1公里;嘉義布袋則退縮了60公尺,例如以前嘉義的壽島本來距海尚有很長的距離,但現在漲潮時,壽島已半沉到海中。台灣西部及南部以前颱風市區淹水,洪水很快就退去,但現在退水已減緩,近海地區在海水漲潮時,海水已淹到房屋學校。這都顯示了台灣隨着海平面上升,每年已有大片土地減少。甚至東北部的宜蘭及花蓮也同樣有海岸線後退的風險。
對於台灣海岸線退縮,土地面積開始沉入海裏,幾年前我在台灣就發表過評論,主張台灣應填海造陸。從19世紀末,例如荷蘭、日本,再到近年來的香港澳門,中東的巴林沙烏地阿拉伯、東南亞的新加坡,以及最近的印尼,在面對國土下陷、海岸線退縮的問題時,填海造陸都成了重要的對策。但台灣的海岸線退縮、土地減少,已相當嚴重,台灣的每個政府卻都袖手無策,更不可能推動需要極大魄力的填海造陸,再過幾年,台灣中南部地層下陷,沉入海裏必將更為嚴重。
因此台灣的山海問題重重,這些問題最近全都表面化,台灣的山海問題乃是未來的重大考驗!
台灣《民報》總主筆
[南方朔]
首先來說台灣的山,台灣東部地勢高聳,今年端午節由於東部雨勢不斷,所以東部的高山落石不斷,台灣最難走的蘇花公路在宜蘭蘇澳間就發生大規模的落石,使得蘇花公路為之中斷。由於今年的端午乃是4天連假,所以台灣各地的家庭都駕車、騎重型機車,或乘遊覽車到花蓮台東遊玩。估計各種車輛至少有千輛,不下萬人。於是一旦蘇花公路中斷,那麼多滯留在花蓮台東的車與人要如何離去,遂成了巨大的難題。連續假期的車潮人潮,碰到蘇花公路中斷,這可是台灣的首次。
蘇花公路中斷 交通大亂
於是5月30日在連假的最後一天,台灣遂出現少見的陸海大動員,蘇花公路只開放兩小時,讓極少車輛通行;另外則是鐵路開了許多加班車,疏散旅客;以前從未見過的,乃是台灣到花蓮有航運,但航運很少人使用,這次也派上用途,一共開了3個海上航班,將300多輛遊覽車及1000多名旅客運送到台灣北部的蘇澳及基隆,但最多車輛及旅客,則是改走台灣的南迴公路。台灣從蘇澳到花蓮只有200公里,但走南迴公路,則是由花蓮到台東,再從台東到高雄屏東,然後再走台灣的南北高速公路,繞了台灣一大圈,路程將近1000公里。蘇花公路的中斷,影響之大由此可見。這也顯示出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交通是如何的不便。這次蘇花公路中斷是大型崩塌,要把路全面修好,估計要5個月,這5個月將是東部交通的黑暗期!
最近除了台灣端午節連假及蘇花公路中斷引發的交通大亂,暴露了台灣山地問題的嚴重外,另外則是就在同時,世界的新聞報道,也引發了台灣的海洋問題,一個是台灣的台灣海洋已嚴重的被垃圾污染;另一個則是由於海平面不斷升高,台灣的海岸線已快速後退,意謂着台灣已有許多地方正在沉入海水中,台灣的面積已在縮小。
就在5月底,世界非營利組織「海洋清潔」基金會發布了報告,宣稱近年來海洋已被廢棄物,特別是塑膠廢棄物嚴重污染。由於媒體的報道,台灣海洋的污染問題也隨之浮上枱面。
根據學者的研究,台灣主島和離島由於沿岸流和季風的影響,已成為東亞與南亞的海洋垃圾攔截網,全島海岸線已被180萬噸海洋垃圾所包圍。既有外地的垃圾,也有台灣自產的垃圾。台灣海岸線每公尺就有0.7公斤垃圾,台灣的海岸有各種木條、漂流木,以及形形色色的垃圾,特別是每年5、6月間,台灣南部海域,到處都是養蚵棚架所用的保麗龍(即發泡膠)廢棄物,這些保麗龍被海水及海風吹打,都成了白色碎片,在各地海岸堆積,成了所謂的「五月雪」奇觀。至於台灣的三大離島如澎湖、金門、馬祖則是垃圾的重災區,除了有台灣的垃圾外,每年還有從大陸漂來的1800噸各種垃圾。台灣的海灘有許多風景地點,例如澎湖有藍洞、馬祖有藍眼淚,但這些景點,早已被垃圾覆蓋包圍。台灣已成了亞洲著名的垃圾之島。近代海洋環境專家早已指出,海洋垃圾隨着洋流而移動,在五大洋已形成「垃圾渦流區」,而且許多塑膠垃圾在海水中變成碎片,成了海水中的塑膠濃湯,這些塑膠碎片已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許多魚類、海龜、鯨豚都因為吃了這些塑膠垃圾而死亡。台灣海岸就多次發現這種垃圾致死的大型魚類。
海岸線後退 台面積縮小問題浮現
除了海洋垃圾外,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會退出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於是地球暖化、海平面升高的問題又再出現。很自然的,台灣北部桃園、宜蘭、花蓮,以及中南部的雲林、台南、嘉義、高雄等地的海岸線後退,台灣面積縮小的問題遂開始浮現。
台灣的地質有許多屬於沉降海岸,例如高雄的茄萣海岸線近年來就退縮了75公尺到上百公尺,原來的沙灘已經消失;高雄市內的旗津地區也退縮了20公尺;台南的黃金海岸已後退了100多公尺;至於南部的曾文溪出海口則退縮了1公里;嘉義布袋則退縮了60公尺,例如以前嘉義的壽島本來距海尚有很長的距離,但現在漲潮時,壽島已半沉到海中。台灣西部及南部以前颱風市區淹水,洪水很快就退去,但現在退水已減緩,近海地區在海水漲潮時,海水已淹到房屋學校。這都顯示了台灣隨着海平面上升,每年已有大片土地減少。甚至東北部的宜蘭及花蓮也同樣有海岸線後退的風險。
對於台灣海岸線退縮,土地面積開始沉入海裏,幾年前我在台灣就發表過評論,主張台灣應填海造陸。從19世紀末,例如荷蘭、日本,再到近年來的香港澳門,中東的巴林沙烏地阿拉伯、東南亞的新加坡,以及最近的印尼,在面對國土下陷、海岸線退縮的問題時,填海造陸都成了重要的對策。但台灣的海岸線退縮、土地減少,已相當嚴重,台灣的每個政府卻都袖手無策,更不可能推動需要極大魄力的填海造陸,再過幾年,台灣中南部地層下陷,沉入海裏必將更為嚴重。
因此台灣的山海問題重重,這些問題最近全都表面化,台灣的山海問題乃是未來的重大考驗!
台灣《民報》總主筆
[南方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