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設滲水路磗雨水窪地 安達臣建海綿城市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5日 06:35
2017年06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渠務署總工程師何耀光指出,該署多年來一向採用的防洪策略包括從上游截流、中游蓄洪,以及下游疏浚河道,然而近年檢討各區雨水排放計劃,結果顯示長遠要面對氣候變化威脅,該署在設計新發展區的防洪措施會加入不少可持續發展元素,例如東九龍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項目,就引入了內地「海綿城市」的概念,加強地區的排洪能力。
建蓄洪湖泊公園
安達臣道項目去年底起分階段展開,政府將引入全港首個具蓄洪功能的湖泊公園,是主要防洪措施之一,不但在雨季發揮蓄洪作用,亦可在旱季作康樂及灌溉用途。
何耀光表示,安達臣道項目亦首度引入「滲水路磚」及「雨水窪地」,當中滲水路磚是指區內行人路面透水,有助雨水滲透,既可補給地下水,亦可減少地表涇流,減輕雨水渠的負荷。「滲水路磚」另一項功能是緩和地區內的熱島效應,為地區降溫。
他指雨水下降至地面,會冲刷地面的污染物,令雨水被污染。安達臣道項目會將行車路與行人路之間的綠化帶規劃為「雨水窪地」,除了會種植有助淨化水質的植物品種,泥土亦會被分為多層,包括過濾及排水層等,過濾雨水中的污染物如懸浮固體,而經過濾的雨水會輸送到地下的雨水渠,再排出海。
此外,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項目亦會引入自然岩石通道,由現有岩石山坡開挖而成,除了具有排水功能,這種岩石通道亦具有天然外觀,而非典型的混凝土渠道,並同時為動植物提供理想的棲息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