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ays of Seeing﹕一起觀看世界 Wolfgang Tillmans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4日 06:35
2017年06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從一個世界看另一個世界,當攝影師透過相機觀景器觀看眼前事物或被攝者,那不止是凝視,還有觀點。


照片是表現觀者的最佳媒體,展覽往往可以更立體地演出(Perform)這些想法,我想這也是德國攝影師Wolfgang Tillmans,在Tate Modern的首次個展中營造的體驗。「我們要跟世界聯繫,什麼是攝影的界限?是時間、地點、物件、旅程、感情、性愛,還是自己?」


Wolfgang Tillmans的展覽,歡迎大家拍照,然而觀展過程中,我發現專心看作品、甚至三五知己圍在一起討論的,其實比用手機拍攝的,數目還要多。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攝影展覽,雖然有攝影師歷年作品,更有他的工作空間、作品製作過程、實驗成果,還有Tillmans對不同社會、性別、政治等不同日常議題的看法。他的作品具備對世界的深情觀察,視點卻不傳統,在不同主題房間內,貼上了大大小小的攝影作品:解構影印機、試印片、被放大的龍蝦、車頭燈、酒店房間、工作桌面、巴布亞新幾內亞星空、男青年聚會、街頭紀實、抽象畫面、雜誌內頁、書籍封面,看似隨意、零星,其實是藝術家希望觀者再多看一點,深一點,be attentive。


攝影家的策展術

他是首位得到Turner Prize的非英籍藝術家,在柏林、倫敦各有工作室,然而藝術界對於Wolfgang Tillmans,起初是抗拒的。1990年代入行,以隨意、snapshot味道的攝影作品先於時裝雜誌i-D刊登,其後為不同雜誌拍攝人物、封面,製作主題展覽,每次都會嘗試混合媒介表達不同議題。有人說,他的人像照片代表了這個時代年輕族群。對他來說,那是世界的其中一部分。Tillmans說:「 照片,是觀看世界的方法」,藝術則是可不停嘗試新想法的最佳途徑。Tillmans關心戰爭、歐盟、科技、性別、平等機會、政治、音樂、生活詩意等等,親自策展的他,手法充滿實驗性。在影像作品旁邊放上不同的物件瘬u索,如剪報、互聯網文章,讓人自行解讀事件來龍去脈;為了表達音樂應該得到如藝術品的尊重,Tillmans特別製作了一間Playback Room,以專業音響設備,讓觀眾在博物館空間感受樂隊唱片的現場音樂感。從視覺、聽覺和思想層面,積極地讓參觀者感受另一個「世界」平等的重要。


沒有人是孤獨,我們都在一起

「我常常問自己,可不可以這樣做影像?又可不可以嘗試新東西?就算是失敗了,又如何?也可以當作過程之一。」當他開始製作抽象影像作品,甚至從菲林轉移至數碼高清攝影,大家便開始明白,Tillmans的攝影不只是為了美學,而是想更接近跟前的那個人、景象、物件或存在一種感覺。這也是參觀者,漸漸放下手機,轉而至觀看牆上作品的理由,特別是最後展廳,看到整牆都是他歷年來訪問的人物照,有建築師、樂手等,那並不是純粹地拍照,而是讓你直看受訪者的眼珠,恍如在對話的感覺。當我走出展廳,看到他書上的這句「If one thing matter, everything matters」, 竟然萌生想收藏Tillmans攝影作品想法,不是為了投資,而是想要一張與世界連接的「證明」。


■INFO

Wolfgang Tillmans:2017

展期:至6月11日

地點:Tate Modern, Bankside, London, SE1 9TG

入場:12.5歐元

查詢:www.tate.org.uk/visit/tate-modern

作者簡介﹕Ire Tsui (巧詩)

獨立藝術、設計生活編輯,Talking Hands研究工作室發起人,hellotalkinghands@mail.com

文﹕巧詩

圖﹕巧詩 、Tate Modern

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