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最早期的紙幣,由1845年在香港成立的東藩匯理銀行發行,而直至1935年政府通過貨幣條例前,很多銀行皆有發行紙幣。二戰後,匯豐成為主要發鈔銀行,它們所發行的銀紙也沿用戰前的較大尺寸設計。
500元大牛 現今大縮水
錢幣收藏家李漢民表示,匯豐於二戰前後(1927至1959年間)發行的5元、10元、100元及500元紙幣,全部稱為「大棉胎」。其中100元別名「大聖書」,500元俗稱「大牛」;另一間發鈔銀行渣打的100元紙幣也叫作「大棉胎」,又名「老爺車」。總之有個大字,原因其尺寸較大有關。
現時市面流通的500港元鈔票,大多是2010年及2003年版本,尺寸全為158×79mm,由香港三間發鈔銀行匯豐、渣打及中銀發行。相比有大牛或棉胎之稱的昔日(由1927年至1959年間)匯豐推出的500港元紙幣,尺寸全為192×113mm,新銀紙的尺寸明顯縮減了。
(圖1,2,3為三款紙鈔的按比例大小比較。)
圖:受訪者提供
500元大牛 現今大縮水
錢幣收藏家李漢民表示,匯豐於二戰前後(1927至1959年間)發行的5元、10元、100元及500元紙幣,全部稱為「大棉胎」。其中100元別名「大聖書」,500元俗稱「大牛」;另一間發鈔銀行渣打的100元紙幣也叫作「大棉胎」,又名「老爺車」。總之有個大字,原因其尺寸較大有關。
現時市面流通的500港元鈔票,大多是2010年及2003年版本,尺寸全為158×79mm,由香港三間發鈔銀行匯豐、渣打及中銀發行。相比有大牛或棉胎之稱的昔日(由1927年至1959年間)匯豐推出的500港元紙幣,尺寸全為192×113mm,新銀紙的尺寸明顯縮減了。
(圖1,2,3為三款紙鈔的按比例大小比較。)
圖:受訪者提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