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一對父母要求重啟和登入15歲自殺女兒的facebook帳戶,以查證她死前是否曾遭網上欺凌,不過柏林上訴法院周三判其敗訴,理由是這違反「電訊保密法」。事件再度掀起關於「數碼遺產」繼承權的討論。
掀私隱「數碼遺產」繼承權討論
興訟父母姓名未見透露。2012年,其15歲女兒墮軌死亡,疑是自殺。該對父母稱,女兒14歲時曾把fb登入資料給他們,不過到女兒死後,有人向fb報告其女死訊,fb於是凍結該帳號。外人雖可繼續瀏覽內容和留言,但不能再登入。
少女的母親其後入稟柏林地區法院,要求fb准其登入女兒帳號,2015獲判勝訴。當時法官認為,fb內容與紙張書信或日記無異,在物主死後應可由其父母自動擁有。fb不服裁決上訴,因而有周三新判決。該對父母仍可上訴至聯邦法院。
fb拒絕該對父母的要求主要是基於保障用戶私隱。公司認為,用戶是在認為內容會保密情况下而在fb對話,倘在此案中應父母要求交出,便有違用戶期望,擔心開了壞先例。fb稱同情該對父母,未來將尋求更好解決方法。周三判案法官表示,作決定時已衡量傳統繼承法和德國憲法法院2009年更新的「電訊保密法」,後者列明須保護電話、電郵一類通訊。
掀私隱「數碼遺產」繼承權討論
興訟父母姓名未見透露。2012年,其15歲女兒墮軌死亡,疑是自殺。該對父母稱,女兒14歲時曾把fb登入資料給他們,不過到女兒死後,有人向fb報告其女死訊,fb於是凍結該帳號。外人雖可繼續瀏覽內容和留言,但不能再登入。
少女的母親其後入稟柏林地區法院,要求fb准其登入女兒帳號,2015獲判勝訴。當時法官認為,fb內容與紙張書信或日記無異,在物主死後應可由其父母自動擁有。fb不服裁決上訴,因而有周三新判決。該對父母仍可上訴至聯邦法院。
fb拒絕該對父母的要求主要是基於保障用戶私隱。公司認為,用戶是在認為內容會保密情况下而在fb對話,倘在此案中應父母要求交出,便有違用戶期望,擔心開了壞先例。fb稱同情該對父母,未來將尋求更好解決方法。周三判案法官表示,作決定時已衡量傳統繼承法和德國憲法法院2009年更新的「電訊保密法」,後者列明須保護電話、電郵一類通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