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在競選期間承諾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並於當選後優先處理這個項目。早前林太會見包括本人在內的20多個主要教育團體代表,討論她提出的初步建議。筆者認為,林太提出的不少建議回應了教協會及教育界的訴求,為新政府的教育施政訂下了正確的政策方向。可是,部分政策的力度仍與教育界期望有一定差距;只要新政府願意繼續廣納言路,接納教育界的意見,則可令這50億元經常開支更為用得其所,為教育界帶來更理想的新局面。
為教育界重新注入動力
部分人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何新政府要如此厚待教育,甚至急於要在新政府就職之前便要落實50億元教育經費的用途?事實上,筆者在議會內外也多次提到,教育長期受到忽略,加上局長怠惰,令教育發展停滯不前。近年教育經常開支佔整體開支的比例連連下跌,由回歸時的25%下跌至現時的21.2%。而比較衛生及社會福利開支方面,過去5年這兩個項目的經常開支的累積升幅達約34%及約71%,而政府同期整體經常開支的增幅亦達到約40%,但教育開支在同期卻只上升約30%。這不僅落後於上述兩個主要開支範疇,更遠遠落後於政府整體開支的升幅,反映本屆政府並不重視教育,亦沒有投放足夠資源讓教育界應付日益複雜及繁重的工作。因此,新政府優先投放教育資源,其實是追趕我們過去因教育施政停滯而落後了的進度。
而且,這次增撥資源涉及增加經常開支,一改以往政府只以一筆過的短期現金津貼應付教育界長期需要的做法。新政府願意為教育注入經常開支,是展現出對教育的長遠承擔,值得我們認同。
部分建議與教育界存在落差
林太的建議涵蓋多個不同的教育範疇,傳媒亦引述了包括增加班師比例、把特殊教育統籌主任恆常化、資助自資院校學生學費開支、延長幼教「過渡期津貼」、增加特殊學校專職人手等。這些都是教協會多年來爭取的訴求,我們對此亦表示認同。可是,筆者認為林太的建議當中,仍然與教育界的期望和實際需要存在一定落差。
首先,林太初步建議把中小學班師比例增加0.1,令每間學校增加約2至3個常額教師職位。無疑,這是一個實質的進展,透過增加常額教席紓緩超額和合約教師問題,更重要是有助教育界面對人手不足問題,特別是教學工作在過去20年不斷增加,在編制人手未有合理增加的情况下,我們正面對提升教育質素的嚴重樽頸。可是,現時建議的增加幅度仍然未能完全處理上述問題,跟教育界的期望仍有一段距離。新政府若不再進一步改善班師比例,困擾教育界多年的編制教師不足問題則難以解決。
此外,在幼兒教育方面,幼教界十分重視的幼師薪級表亦未見其影,林太只願意延長幼師薪酬的「過渡期津貼」,並且讓幼師薪酬參照公務員薪酬調整。事實上,幼師薪級表是林太的競選承諾之一,即使訂立薪級表涉及的問題複雜,需要時間逐步落實,卻並非無法推行。筆者期望林太可盡快落實這項競選承諾,給予幼師一個落實薪級表的時間表,並且讓有關當局盡快開展相關研究。
撥款以外的其他教育需要
經歷了多年來的教育亂象,教育界極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讓各個教育範疇重新注入動力。然而,做好教育工作並非純粹涉及資源的投放,更重要是決策者是否熟悉前線教育環境和具備長遠目光。由「千禧教改」至今,學校和教師疲於奔命,教改伴隨而來的新工作愈來愈多,工作量有增無減。學生人口變化在當局缺乏長遠學額規劃下,令學校面對不少動盪。新政府在教育施政上應給予前線教師更多空間,讓他們專注於育人的工作,同時讓教育界獲得一個休養生息、正本清源的機會,不應再推出具爭議或一些欠缺成效、徒添教師壓力的改革項目。
盼這50億元只是追趕進度第一步
自林太當選後,新政府旋即與教育界溝通,尋求在7月立法會休會前通過新增教育撥款。只要新政府繼續凝聚教育界意見、尋求共識,必可讓這筆經常開支更用得其所。而且,現時林太的方案只涉及約36億元撥款,仍有不少改善空間。一些尚未納入這筆款項的長期訴求,例如改善特殊學校班額、增設資訊科技統籌員、落實教師全面學位化等,都需要新政府積極落實。更重要是,教育需要長遠和穩定的投入,筆者希望這50億元只是我們追趕進度的第一步。未來我們更期望政府繼續積極投放資源,徹底解決教育界積聚的問題,讓教育界更穩定地發展。
作者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為教育界重新注入動力
部分人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何新政府要如此厚待教育,甚至急於要在新政府就職之前便要落實50億元教育經費的用途?事實上,筆者在議會內外也多次提到,教育長期受到忽略,加上局長怠惰,令教育發展停滯不前。近年教育經常開支佔整體開支的比例連連下跌,由回歸時的25%下跌至現時的21.2%。而比較衛生及社會福利開支方面,過去5年這兩個項目的經常開支的累積升幅達約34%及約71%,而政府同期整體經常開支的增幅亦達到約40%,但教育開支在同期卻只上升約30%。這不僅落後於上述兩個主要開支範疇,更遠遠落後於政府整體開支的升幅,反映本屆政府並不重視教育,亦沒有投放足夠資源讓教育界應付日益複雜及繁重的工作。因此,新政府優先投放教育資源,其實是追趕我們過去因教育施政停滯而落後了的進度。
而且,這次增撥資源涉及增加經常開支,一改以往政府只以一筆過的短期現金津貼應付教育界長期需要的做法。新政府願意為教育注入經常開支,是展現出對教育的長遠承擔,值得我們認同。
部分建議與教育界存在落差
林太的建議涵蓋多個不同的教育範疇,傳媒亦引述了包括增加班師比例、把特殊教育統籌主任恆常化、資助自資院校學生學費開支、延長幼教「過渡期津貼」、增加特殊學校專職人手等。這些都是教協會多年來爭取的訴求,我們對此亦表示認同。可是,筆者認為林太的建議當中,仍然與教育界的期望和實際需要存在一定落差。
首先,林太初步建議把中小學班師比例增加0.1,令每間學校增加約2至3個常額教師職位。無疑,這是一個實質的進展,透過增加常額教席紓緩超額和合約教師問題,更重要是有助教育界面對人手不足問題,特別是教學工作在過去20年不斷增加,在編制人手未有合理增加的情况下,我們正面對提升教育質素的嚴重樽頸。可是,現時建議的增加幅度仍然未能完全處理上述問題,跟教育界的期望仍有一段距離。新政府若不再進一步改善班師比例,困擾教育界多年的編制教師不足問題則難以解決。
此外,在幼兒教育方面,幼教界十分重視的幼師薪級表亦未見其影,林太只願意延長幼師薪酬的「過渡期津貼」,並且讓幼師薪酬參照公務員薪酬調整。事實上,幼師薪級表是林太的競選承諾之一,即使訂立薪級表涉及的問題複雜,需要時間逐步落實,卻並非無法推行。筆者期望林太可盡快落實這項競選承諾,給予幼師一個落實薪級表的時間表,並且讓有關當局盡快開展相關研究。
撥款以外的其他教育需要
經歷了多年來的教育亂象,教育界極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讓各個教育範疇重新注入動力。然而,做好教育工作並非純粹涉及資源的投放,更重要是決策者是否熟悉前線教育環境和具備長遠目光。由「千禧教改」至今,學校和教師疲於奔命,教改伴隨而來的新工作愈來愈多,工作量有增無減。學生人口變化在當局缺乏長遠學額規劃下,令學校面對不少動盪。新政府在教育施政上應給予前線教師更多空間,讓他們專注於育人的工作,同時讓教育界獲得一個休養生息、正本清源的機會,不應再推出具爭議或一些欠缺成效、徒添教師壓力的改革項目。
盼這50億元只是追趕進度第一步
自林太當選後,新政府旋即與教育界溝通,尋求在7月立法會休會前通過新增教育撥款。只要新政府繼續凝聚教育界意見、尋求共識,必可讓這筆經常開支更用得其所。而且,現時林太的方案只涉及約36億元撥款,仍有不少改善空間。一些尚未納入這筆款項的長期訴求,例如改善特殊學校班額、增設資訊科技統籌員、落實教師全面學位化等,都需要新政府積極落實。更重要是,教育需要長遠和穩定的投入,筆者希望這50億元只是我們追趕進度的第一步。未來我們更期望政府繼續積極投放資源,徹底解決教育界積聚的問題,讓教育界更穩定地發展。
作者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