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板諮詢在即 業界質疑功能重疊 容納新經濟企業 創板角色更模糊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31日 06:35
2017年05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擬於6月就開設上市新板進行諮詢,並與創業板檢討同步進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明希望第三板吸引3種企業,包括同股不同權、新經濟及一帶一路基建企業,惟業內人士意見各異,有投行及券商對新板定位存有保留,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指證監已為一帶一路企業來港上市開綠燈,而創業板本來定位新經濟企業,新板似無必要;基金界則仍對容許同股不同權下,保護投資者的配套是否足夠存有疑問。


明報記者 余慕恩、武君

上月證監主動發布的聲明中,已經提到一帶一路基建企業來港上市時,如果達到某些要求,包括背後有國企或主權基金支持、國家政策性銀行有份融資等,就能降低上市申請被反對的機會。David Webb認為再立新板意義不大,毋須因為小部分董事缺乏「安全感」(personal feelings of insecurity),而接納投票權與擁有權不對等的政策。


國泰君安:須釐清是否主板創板延續

投行界亦認為第三板須定位清晰,國泰君安行政總裁王冬青表示,需要釐清第三板是主板創業板的延續,還是一個全新的平台。第三板主要方向應考慮不同於主板和創業板上市規則的企業,如同股不同權等,吸引高科技新興產業來港,一帶一路及新經濟企業則可透過現存兩板上市。


摩通:盼匯集科技股投資者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香港環球投資銀行部主管劉伯偉認為,吸引優質科技,需要營造一個完整的ecosystem(生態系統),設立機制讓在外國上市但架構不同的大型科網股可以在香港上市,進行交易,繼而有覆蓋科技股的專業研究人員,最終匯集專注科技股的投資者,從這個角度上,成立第三板有其必要性。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業界未有對設立新板有反對聲音,新板吸納更多類型公司上市,可以令香港市場成交量增加,但同樣質疑新經濟初企作為新板的吸納對象:「點解唔喺創業板上呢?」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總裁黃王慈明則指,基金界3年前明確反對同股不同權,現時若重新審視,必須有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配套,初期亦必須吸納有實力的企業,讓人認真對待新板(take it seriously)。


基金公會:憂淪為另一創業板

至於建立新板後,創業板應該何去何從,業界亦各有看法。黃王慈明坦言,市場對創板的預設印象已經定型,「改造會比較吃力」,較難吸引高質素科技公司進場。


更有證券業人士指,即使取消創業板,亦須「給公司兩三年時間努力轉主板,否則就將資產退回股東」。黃王慈明亦擔心,新板10年後淪為另一個創業板,並指業界內意見分歧。


David Webb認為,創業板根本不應該存在,甚至應與主板合併,改為由證監會全盤負責監管事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