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無人駕駛汽車與無人飛機近期發展蓬勃,無人駕駛船技術原來亦正悄悄發展。挪威化肥生產商Yara日前宣布與海洋技術公司康士伯海事(Kongsberg)合作,建造全球首艘純電動無人駕駛貨輪,預計明年下半年啟航。無人駕駛船的出現,或對推動全球貨運帶來突破。
明報記者
這艘高科技貨櫃船名為「YARA Birkeland」,將負責工廠和兩城鎮之間來回運送化學品和肥料。它2018年開始試航時,將有人駕駛,到2019年升級至遙控航行,2020年轉為全自動航行。其船身設有多個感應器,包括雷達、紅外線鏡頭和攝影機等,能偵測附近環境和避開危險物,而其電動系統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碳(CO2)排放。Yara總裁霍爾塞特(Svein Tore Holsether)說,現時每天需使用逾百架次柴油貨車把貨物由工廠運往兩城鎮,無人貨船可減輕道路運輸壓力,並每年減少747噸二氧化碳排放,船公司亦因此減少人手節省開支。
挪威政府一直致力推動無人船發展。其海事機構和海岸管理局去年就簽署一項指定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 Fjord)為「全球首條專門測試無人駕駛船航線」的協議,創全球先河。儘管地點去年底才開放,至今已有4家航運公司以該處作測試多項無人駕駛船技術的基地。
無人駕駛遠洋輪料再需10年
Kongsberg Seatex在特隆赫姆峽灣作實地測試,其總裁尤蘭(Gard Ueland)說:「據我所知,目前世界上除了挪威還沒其他國家有這樣的測試地點,挪威政府體現了率先改變海上世界的決心……未來我們將看到有潛力實現貨輪自動化的技術,這些技術大部分將來自特隆赫姆峽灣。」就連一向集中生產豪華車的勞斯萊斯,也在當地測試。勞斯萊斯預測,早期無人駕駛商用船將是港口拖船或渡船,主要用於運過河口或峽灣的短途運輸,而自動航行遠洋貨輪要到未來10至15年才會出現。
除挪威外,歐盟「海上智能無人導航網絡」(MUNIN)項目由位於德國漢堡的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海運物流服務中心主導,目前正對無人船在公海航行的技術、經濟和法律方面作可行性評估。中國海事局和武漢理工大學早前也聯合成立多功能海上無人船研發項目,目的是研究無人船在商業和軍事領域的用途。英國Moore Stephens產業顧問公司2014年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貨輪數量約10萬艘,一般海運業船員等人事成本佔總營運成本高達44%。隨着自動化技術成熟,未來航運業所需的人員將愈來愈少,有助大幅降低成本。
明報記者
這艘高科技貨櫃船名為「YARA Birkeland」,將負責工廠和兩城鎮之間來回運送化學品和肥料。它2018年開始試航時,將有人駕駛,到2019年升級至遙控航行,2020年轉為全自動航行。其船身設有多個感應器,包括雷達、紅外線鏡頭和攝影機等,能偵測附近環境和避開危險物,而其電動系統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碳(CO2)排放。Yara總裁霍爾塞特(Svein Tore Holsether)說,現時每天需使用逾百架次柴油貨車把貨物由工廠運往兩城鎮,無人貨船可減輕道路運輸壓力,並每年減少747噸二氧化碳排放,船公司亦因此減少人手節省開支。
挪威政府一直致力推動無人船發展。其海事機構和海岸管理局去年就簽署一項指定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 Fjord)為「全球首條專門測試無人駕駛船航線」的協議,創全球先河。儘管地點去年底才開放,至今已有4家航運公司以該處作測試多項無人駕駛船技術的基地。
無人駕駛遠洋輪料再需10年
Kongsberg Seatex在特隆赫姆峽灣作實地測試,其總裁尤蘭(Gard Ueland)說:「據我所知,目前世界上除了挪威還沒其他國家有這樣的測試地點,挪威政府體現了率先改變海上世界的決心……未來我們將看到有潛力實現貨輪自動化的技術,這些技術大部分將來自特隆赫姆峽灣。」就連一向集中生產豪華車的勞斯萊斯,也在當地測試。勞斯萊斯預測,早期無人駕駛商用船將是港口拖船或渡船,主要用於運過河口或峽灣的短途運輸,而自動航行遠洋貨輪要到未來10至15年才會出現。
除挪威外,歐盟「海上智能無人導航網絡」(MUNIN)項目由位於德國漢堡的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海運物流服務中心主導,目前正對無人船在公海航行的技術、經濟和法律方面作可行性評估。中國海事局和武漢理工大學早前也聯合成立多功能海上無人船研發項目,目的是研究無人船在商業和軍事領域的用途。英國Moore Stephens產業顧問公司2014年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貨輪數量約10萬艘,一般海運業船員等人事成本佔總營運成本高達44%。隨着自動化技術成熟,未來航運業所需的人員將愈來愈少,有助大幅降低成本。
回應 (0)